理论研究与装备研发的灵感,都应该来源于这里……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贾志欣 张世其 赵晓伟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4-20 04:24

军工人必须沉下心到部队蹲点调研、了解需求——

迸发新装备研发的“思维火花”

高级工程师李振星是所里频谱管理科研领域的翘楚。自从他来到所里,频谱领域的新技术研发都有他攻关的身影。

这么一个技术“大拿”,却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遭遇了“滑铁卢”——原来,他研制的某新型频谱监测大数据平台,经过部队多次试验后没有通过。这个项目可是李振星团队这些年集智攻关、苦苦研究的成果。

本以为这么“高大上”的装备应该是部队官兵爱不释手的“香饽饽”。可为什么在部队试用后官兵并不欢迎?

带着这个问题,李振星利用保障部队演习的机会,来到当时的试用部队。演习间隙,获得部队领导许可后,李振星来到指挥所,开启了他颇为自信的频谱监测大数据平台,只见屏幕上迅速显示出一份份报告,整个战场环境态势一目了然……

“可我想知道在这种环境下,装备用什么样的频段通信最畅通?”指挥所夏参谋的反馈让李振星陷入沉思。

再先进的装备,如不符合实战需求,官兵们也不会喜欢用。“新装备研发不能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而是要在部队实战化训练中获得灵感。”带着这样的想法,李振星随后在部队待了5个月,收集了一大批来自官兵用装的需求反馈。

“装备是很先进,可是操作起来太复杂。”“同类型的装备型号差异太大,本可以通用的配件却来自不同厂家,维修保养起来太繁琐……”

官兵们的“吐槽”,反映出装备离实战标准尚有差距。带着这些问题,李振星回到所里,迅速投入到这型频谱监测大数据平台的改进当中,不到2个月时间,一款操作简便、功能完善、性能可靠的装备应运而生。

在一次演习中,这款装备开机后第一时间将战场电磁频谱环境精确反馈到指挥部,有力地保障了各分队的通信需求。演习结束后,部队官兵反映说,“改进后的装备好用多了,操作简单,结果一目了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