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克星“进化”如何?军事专家为您解读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 鹏责任编辑:乔梦
2018-11-02 03:05

制图:姜奇骏

二是以“机”制“机”。当前,无人机已经成为反无人机的利器。2018年7月,美国雷神公司宣布,美国陆军已经选用“郊狼”无人机系统,来应对日益上升的敌对无人机威胁。该系统的多任务雷达,能够在战场上跟踪、辨识各种尺寸的无人机,并用所配备弹头打击敌方无人机。

三是“撒”网抓捕。用网抓捕无人机无疑是最传统的反无人机手段。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荷兰一家公司研发的名为“无人机捕手”的反无人机枪。使用时,操作手将反无人机枪自带的网弹发射至目标无人机的斜上方,瞄准系统会跟踪锁定目标,自主发射捕获网捕获目标。

非常规手段方面,一是以电子战攻击。实践表明,这是应对大型无人机、大规模集群无人机攻击的有效手段。伊朗在2011年捕获美国“哨兵”无人机、俄军2018年1月在驻叙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成功抵御13架无人机集群攻击,都显示出实施电子战的威力。

二是用定向能武器摧毁。目前,以激光武器和微波武器为主的定向能武器已经用于反无人机。美国陆军在2017年进行的一次演习中,使用“相位器”高功率微波发射器击落了33架无人机。2018年他们又用安装在小型全地形车上的激光武器系统击落了12架无人机。由此可见,定向能武器能够有效对抗大规模无人机集群。

三是用猛禽拦截。猛禽反应迅速、凶猛强悍,用来对抗无人机也是一种选择。早在2016年,荷兰国家警察局就曾发布视频,演示如何训练老鹰从空中对抗目标无人机。同年12月,法国空军则进行过用金雕拦截无人机的展示。

功能融合 灵巧便携

一体多维是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当前反无人机武器及系统种类、功用令人目眩,但有一点难以否认,这方面的武器研发刚刚迈出第一步,今后的路会更长而艰难。

其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无法快速、有效地识别出具有威胁性的无人机,尤其是小型无人机。小型无人机属于典型的“低、慢、小”目标,常常混迹于所处环境。它们“人小鬼大”,发动集群攻击时,对其探测、识别和跟踪难度更大。

2014年,韩国军方就曾因此“看走眼”,部署的低空雷达竟将数架小型无人机误判为鸟群。

这也就预示着今后反无人机武器及系统的研发应用,会日益体系化、灵巧化、多维化,朝着有效应对“低、慢、小”目标、大幅提升探测识别和跟踪能力方向发展。

一是走向体系化。反无人机的先期实践表明,将多种探测手段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能快速发现无人机;将探测、跟踪、瞄准、干扰和摧毁等功能有机整合,能实现对敌无人机的有效应对。这就启示人们,构建一体化反无人机系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而构建好这个系统,则有利于提升反无人机的整体效能。当前,反无人机技术大潮涌动,一浪更比一浪高,这无疑给反无人机系统一体化提供了可能。

二是走向灵巧化。一方面,为有效应对单个小型无人机威胁,反无人机武器将变得更加小巧便携。如澳大利亚一家公司推出的两型“无人机干扰枪”,均可由单兵携带。美国锡拉丘兹研究公司研发的“沉默弓箭手”反无人机系统,经过改装后可“移植”到多型战术车辆甚至是皮卡车上。另一方面,未来反无人机武器及系统将更加机敏。高度智能化的反无人机装备将能够实现自主快速组网、自动生成处置方案、智能分配应对目标,大大提升反制效能。

三是走向多维化。无人机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反无人机武器及系统的研发应用水平也必须随之“节节拔高”。把现有手段充分调动起来,让新型反制武器及时加盟其中,实现对无人机的多维反制也是一大趋势。尤其是采用新机理的攻击手段,总能出奇制胜。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手段有两种:一是运用网络技术实施攻击。即经由无人机指控网络的漏洞和开放端口,渗透进无人机操作系统,获得完整控制权,直接在战场上空接管敌无人机;二是运用声波实施攻击。韩国有关试验表明,从外部施加声波,可以使无人机陀螺仪发生共振,进而扰乱其正常飞行甚至使其坠落。

可以预见,随着未来新理论新技术应用按下“快进键”,反无人机兵器及系统将不断“添丁进口”,进而发展为庞大的反无人机家族,在维护国家安全尤其是军事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