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网游 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正当时

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杨月 李慧慧 等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8-09 09:59

爱网游胜过爱爸妈?

在网友“有点感动,电子竞技越来越被认可,一群打游戏的少年不再被叫做网瘾少年”的留言后面,有不少网友回复:“打职业和打游戏,是两个事情”“职业选手和网瘾少年还是两码事”……该话题讨论热度之所以持续走高,是因为你我身边都有过被称作“网瘾少年”的孩子。

喜欢网游就要被贴上“网瘾少年”的标签吗?“瘾”,从何而来?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调查发现,四类孩子更易用网过度:自我认同感较低的孩子、面对压力难以应对的孩子、家庭中缺乏温暖的孩子、生活中缺乏朋友的孩子。四类家庭更易用网过度:亲子活动少的家庭、父母抗拒网络的家庭、教育粗暴的家庭、父教缺位的家庭。

《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发布现场。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李慧慧 摄

所以,在批评孩子网游成“瘾”之前,先该反思的是家庭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读本指出,家庭是青少年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对其影响最为直接和持久。当家庭不能满足他们的基本心理需要时(如关系需要、成长需要等),青少年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经过对200多个困境家庭的调研,我们发现网络使用基本技能的缺失、网络风险意识的匮乏、网络成瘾等现象在困境家庭未成年人群体中普遍存在。” 3月1日,“青年之声·提升网络素养助力青少年文明上网”研讨会上,河海大学人文社科部副教授、常州市众柴公益研究和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沈蓓绯也指出,以困境家庭未成年人为例,由于家庭的残缺或者监护失当等缘由,困境家庭未成年人的心理很脆弱,现实世界安全感的缺失,使得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容易轻信他人,或者依赖网络空间带来的存在感与短暂的“幸福感”。

可见,从家庭出发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网络素养教育,是帮助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的前提。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司法研究会专职副秘书长牛凯说:“网络素养教育是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减少互联网对未成年人负面影响的根本途径。”这既需要“堵”:借助多方力量管控未成年人可能接触到的内容,包括家长监管、第三方过滤软件控制等;也需要“疏”:对未成年人进行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比如家长教导、学校课程以及其他的教育宣传内容。

其实,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开始,一系列涉及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已经在逐渐完善的路上。借鉴国外的经验,未来,影视、游戏等内容分级制度的建立,从内容行业根源上加强未成年人内容的区别对待,也极有必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