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深化军队改革中的利益格局调整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张硕
2015-10-19 01:28

从审计署划归军委建制说开去

——怎么看深化军队改革中的利益格局调整

2014年11月7日《解放军报》报道,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解放军审计署由总后勤部划归中央军委建制,在中央军委领导下,主管全军审计工作,对中央军委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条看似波澜不惊的消息迅速爆红网络,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外媒体纷纷解读,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军队决意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显示了推动改革破冰而行的雄心壮志。在国防和军队改革向深水区挺进的关键时刻,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

怎么理解深化军队改革是啃硬骨头、动大奶酪?

经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得到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有的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有的必然打破现有利益格局,有的不仅要动棋子、调棋盘,还要重新制定“下棋规则”。可以说,深化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

——攻克体制性障碍。体制机制问题是制约部队战斗力提高的根本性问题,也是解决我军现实存在一切矛盾问题的突破口。1983年,美军入侵格林纳达联合行动中,地面部队召唤海军航空兵,需要通过美军本土陆军总部与海军总部联系,再下达到舰队,才能实施火力支援;停泊在近岸海域的航空母舰因陆航飞行员没有经过海上起降资格认证,拒绝陆军直升机降落,经协调降落后又以未列支陆军加油费为由拒绝为陆军直升机加油。这种体制设计上的弊端,直到1986年美军出台《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才得以革除。此后,参联会从“议事机构”成为名副其实的统率三军指挥机构,保证了海湾战争和以后几次美军联合作战行动的成功。我军这一轮深化改革,重在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重在完善各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重在调整机关职能、指挥权限、组织结构、部门利益,靶标聚焦体制重构,解决的是“脖子”以上的问题。这不是一般的小修小补,必然面临许多风险和困难。

——攻克结构性矛盾。结构决定功能,优化结构可以起到“1+1>2”的效果。2008年俄格军事冲突后,俄军反思“胜利中暴露出的严重问题”,认为军兵种结构不合理、官兵比例失调等问题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随后,俄军强力推进“新面貌”改革,将30多名高级将领免职,更换国防部3个副部长、2个军种总司令及参谋长,克服军兵种和部门利益掣肘,推动俄军由大战动员型向常备机动型转变。我军历史上也经过多次调整改革,虽然在压缩数量上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力量结构上仍然存在头重脚轻尾巴长的问题。优化军事力量规模,不是撤销一两个建制单位就能解决的。客观上看,我军总的数量规模还有些偏大,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机关比例、部队院校比例不够合理,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偏多、作战部队不充实,老旧装备数量多、新型作战力量少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调整优化结构入手解决这些问题,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必然会有一场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震荡”,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也将是多层面、全方位的。

——攻克政策性问题。政策制度是撬动全局的有效杠杆,对军队建设发展的影响是根本性的。美军院校学员分配时,到一线部队的欢欣鼓舞,到五角大楼或参联会机关的情绪低落,这与美军的政策导向有很大关系。美军明确规定军官晋升顺序,上过前线的优于留在后方的,基层部队的优于总部机关的,这就决定了美国军人只有经过战火洗礼和基层历练,才能获得更多晋升机会。我军现行的政策制度,随着形势任务发展变化,许多已不适应国家政策制度创新步伐,迟滞于军事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在军官职业化、军民融合等方面明显滞后。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以改革的思路,注重从政策制度上解决问题,调整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征兵及退役安置、伤病残人员移交等政策制度,切实用好的政策制度维护保障官兵利益、吸引集聚优秀人才。如何回应官兵关切、适应军队需要、衔接国家政策,形成一整套完善适用、适度前瞻的政策制度体系,有大量艰苦细致工作要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