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文牍主义这一“盲肠”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向南方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11-17 08:45

文电少了,会议少了,领导讲话短了,基层扑下身子抓落实的时间多了。这是古田政工会一年来,基层官兵感同身受的一个新气象。然而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文牍主义在一些机关仍然有市场,把机关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的问题还需加把力。

早在1944年,《谭政报告》中就鲜明提出,“整个军队的方向就是政治工作的方向”“不能在我军基本任务与当前具体任务以外再有所谓政治工作的独立任务”。综观我军政治工作发展史,坚持围绕党和军队中心任务发挥服务保障作用,是我军政治工作一大优良传统;围绕中心、聚焦打赢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向,而文牍主义则显然偏离了这个方向。

所谓文牍主义,就是纸上谈兵,工作围着材料转、围着会议转。当然不可否认,必要的会议、讲话、文件材料是开展工作的必需手段,但如果发展成为文牍主义,把文牍工作当“头等大事”,那就偏离了政治工作主业,偏离了机关工作重心,偏离了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妙笔生花”虽是能事,转发材料数量、受到批示表扬次数虽也是考察工作的一个标准,但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对提升部队战斗力真正起到作用。

文牍主义,基层反感,机关受累。为什么在有些单位却屡禁不止?这里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有的把文牍主义当作“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以上级转发了多少份材料为荣,用起草了多少材料衡量工作业绩;另一方面,个别领导干部思想懒惰,不愿“动笔杆”,原本自己讲能讲得很好,却大大小小的讲话都要机关捉笔代劳,甚至存在“稿子短了没分量、讲话短了显不出水平”的误区。说到底,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作怪。

中央政治局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其中有五条都涉及文牍主义,可见文牍主义危害之大,更可见党中央对清除文牍主义之高度重视。机关必须要有“笔杆子”,但机关的更多更主要精力应该放在研究解决问题、抓工作落实上。如果一天到晚被各种材料束缚住手脚,甚至被各种各样的材料压得喘不过气,哪里还有精力去调查研究、去抓工作落实呢?

清除文牍主义,关键是要走出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检验的“怪圈”,端正工作导向、用人导向,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机关的工作重心往抓基层上引,把机关干部的精力朝着战斗力建设聚焦,把领导干部自己动手写讲话、讲短话的风气坚持下去、弘扬开来。

列宁说,生机勃勃的工作不能淹没在公文的海洋中。文山会海不除,改进作风就难以彻底;文牍主义不除,政治工作就难以真正生机无限。当前,迫切需要拿出有力措施,切除文牍主义这一政治工作的“盲肠”!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