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何以“用兵如神”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西成责任编辑:张硕
2016-10-21 05:23

何以“用兵如神” 惟在“灵活机动”

■张西成

长征组歌有句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其实,纵览红军整个长征史,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用兵如神的得意之作,岂止只有“四渡赤水”!

据专家统计,中央红军在368天的征途中,有15个整天在打大决战,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在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红军将士,把“以逸待劳”“釜底抽薪”“声东击西”“金蝉脱壳”“围点打援”“关门打狗”等兵家韬略演绎得淋漓尽致。其灵活机动、不拘一格的战略战术,在战争史上书写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战争,向来讲求以正合,以奇胜。众人都知道的机会,就不叫机会;众人都知道的危险,就不算危险;众人都知道的秘密,就不是秘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走打结合,奇正相倚,虚实并举,走什么线路,敌人一头雾水;打什么地方,敌人摸不着头脑。什么是战机?战机就是让对手防不胜防,明知不可走而走之,明知不可攻而攻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战无定法,贵在得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毛泽东说过:“我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书都讲过打仗,可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也没有了。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战争形势,分析具体情况。”红军长征的成功实践证明,制胜之法,“不可先传”;庙算之策,不是包打胜仗的“天书”。战场比输赢,关键看应变。没有活学活用的战场应变力,没有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一条道走到黑,上一场战争的经验,就是下一次战争的教训。

长征史是一部博大的教科书,蕴含着无穷的用兵哲学、无限的制胜因子。不可否认,我们已进入了一个转轨转型、求新求变的新时代,但万变不离其宗。尽管战争形态在变,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不会变;作战模式在变,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指导原则不会变;作战对手在变,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胜战套路不会变;用兵方式在变,但“兵以诈立,战以奇胜”的游戏规则不会变。也就是说,战争的嬗变并没有使过去的一切都来个180度的大转向。作为红军的传人,面对这样一部沉甸甸的战史,我们绝不能“坐在金山不识金,抱着金碗要饭吃”。红军长征中那些用兵之术、胜战之策,历久弥新,光彩依旧,一旦掌握,将受益终身。

当前,我军正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行进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军事变革、实战化训练亦日益向纵深拓展。面对新使命新挑战,我们惟有拿起先辈当年长征中那种先知先觉、大智大勇、敢闯敢试的思想武器,方能在未来战场上打开新的天地,创造新的奇迹。

(《解放军报》2016年10月21日 09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