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主动权?搞出别人没有的“鲜”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陈婕
2016-10-24 04:05

从追赶向领跑发力

——怎么看依靠创新驱动谋取军事竞争优势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当今世界,谁走好创新驱动这步先手棋,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几招鲜,谁就能掌握制高点和主动权。科技领域是这样,军事领域尤其如此。在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国际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我们才能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如何理解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也是一支军队发展进步的灵魂。军事力量的较量说到底是创新的较量,作战能力的落差实质是创新能力的落差。大力推动改革创新,是一支军队保持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

创新是军事领域的永恒主题。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最少保守的领域。”一部战争史其实就是一部军事创新史。公元前3世纪,阿基米德为军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抛石装置,被应用于古希腊的锡拉库扎之战,取得了摧枯拉朽的效果。19世纪以来,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制空论、富勒的机械化战争论等一经提出,迅速引起作战样式的变化,同时有力牵引推动了舰艇、航空、装甲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制天、制网、制电磁、制信息、制心理能力将成为新的军事竞争焦点,从世界范围看,天军、空天军、信息战军、心理战军等新型军兵种从幕后走到前台。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创新都始终涌动着澎湃向前的力量,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

创新是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加速器。恩格斯讲过:“每个在战史上因采用新的办法而创造了新纪元的伟大的将领,不是新的物质手段的发明者,便是以正确的方法运用他以前所发明的新器材的第一人。”这充分说明创新对战斗力提升的引领作用。从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进程看,往往首先是技术创新引发武器装备革命,然后才会对军人素质提出不同的时代要求,最后才有作战方式的变革。滑膛枪炮的发明,使长矛大刀退出战争舞台;飞机火箭的发明,又使轻武器处于从属地位。可以说,军事上每一次创新突破,都把战斗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今时代,唯有改革创新,才能点燃战斗力跃升的引擎,引发战斗力几何级增长。

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2016年2月,习主席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五个更加注重”,为军队建设发展明确了新的战略指导,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这些年,我军建设发展主要靠投资要素驱动的特征比较明显,这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但到了目前这个阶段,再一味靠大水漫灌式地增加投入,作用有限而且边际效用递减,很难持续下去。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上,就要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这个新轨道,靠改革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潜能,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这次改革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哪些举措

“创新驱动”,一个热词的流行,背后反映了实践的需求和人们的期待。这次改革,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精心选择突破口,超前布局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新招实招。

成立军委科技委。2016年4月22日,军委科技委首次公开亮相第12届重庆高交会暨第8届国际军博会,从全军范围内遴选参展的122项优势技术和成果,立即成为热门展区。这一消息引发各方关注,多家西方媒体评论称:“中国正致力于创建自己的DARPA。”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重要的是从顶层上加强统一领导和谋划设计。这次改革,专门组建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要履行国防科技战略管理、组织指导前沿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等职能,着力打造一个有方向有动力有速度的科技“火车头”。科技委组建后,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统筹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机制将进一步健全,探索与预研、基础与应用有机衔接,国家与军队科技资源融合共享,必将带动培育一批具有我军特色的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高端智库。

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新型作战力量代表着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时代军事发展的风向标,是国家战略前瞻力量。现在,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对我军来说,发展新型作战力量事不宜迟,不能消极等待,必须积极培育,否则就会错失良机,被对手拉开差距。2015年12月31日,战略支援部队正式诞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家庭”。这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以原总部相关机构及部队为基础,整合了各类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保障力量,为联合作战提供信息支撑和战略支援保障。这一新生力量,将成为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和决胜未来战争的“杀手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