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创新摆在军队建设的核心位置,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在增强我军现实战斗力上聚焦用力。
下大力气抓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创造性提出游击战十六字诀、十大军事原则等一整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现在,我们一些军事理论研究,外军理论的“山寨版”或者翻版比较多,支撑我军进行现实军事斗争的理论成果少,有的对上同决策脱节、对下同部队脱节、对外同对手脱节。针对这些问题,在理论创新上,我们既要开阔视野又不亦步亦趋,既要开动脑筋又不好高骛远,着力发展能够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新战法,加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切实为强军制胜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下大力气抓科技创新。有专家讲,“登山的保险绳绝不能交到别人手里”。实践一再证明,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我们要实现强军兴军,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主动,否则只能处处受制于人。要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制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加紧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一些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下大力气抓科学管理。古语有云:“兵何以为胜?”“以治为胜。”科学管理,对降低军队建设成本、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增强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支军队,历史再辉煌,武器装备再先进,力量体系再庞大,如果管理一团糟,各项要素不能集成发挥作用,也是打不了胜仗的,甚至可能是打不了仗的。这些年,我军建设发展一些领域还存在资源分散、管理多头、职责不清、效益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着眼新体制新格局,探索现代治军特点规律,努力实现军队治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由区域性向全局性、由经验化向专业化转变。
下大力气抓人才集聚。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做后盾,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年,正是因为有一批像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那样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和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次改革中,我们要围绕重要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保留、使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以更加开放的视野集聚人才、更加有效的途径培养造就人才、更加有力的政策吸引人才,着力造就一批世界级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下大力气抓实践创新。实现强军目标需要全军官兵共同奋斗,推进军队改革创新需要全军官兵共同努力。我军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历史上著名的王克勤运动、郭兴福教学法等,都是来自普通官兵的“草根智慧”。近些年,部队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业务尖子、岗位标兵,他们活跃在各条战线,成为我军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推动军事创新也要树立“众创”意识,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挥官兵首创精神,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激励大家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全军官兵的自觉行动。
●知识链接
建设创新型国家三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摘自《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要论选读
《习近平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摘编》第57-66页,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编印,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4月。
相关阅读
《我们怎样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之际关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闻调查与思考》,《解放军报》,2016年6月21日。
(《解放军报》2016年10月24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