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备战岂是做“无用功”?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谢豪生责任编辑:康哲
2016-10-24 00:48

“无用”之功未必无用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练兵备战是一项投入高、风险大、见效慢的苦差事。透视“千日”与“一时”之间的巨大差距,对于一代官兵来说,确实存在“仗打不起来、轮不到”的可能;对于一场战斗来说,也存在某些准备“使不上、用不着”的情况。于是乎,一些官兵滋生偏颇认识,认为练兵备战、或某方面练兵备战是在做“无用”之功。

丘吉尔曾言:“如果我们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而战争没有爆发,我们失去的可能是黄金。但如果我们事先没有做好准备而战争突然爆发了,我们失去的将是整个大英帝国。”十年磨一剑,不到打仗难见分晓。然而一旦见了分晓,打了败仗,失去黄金事小,丢掉尊严、失去国家事大,将是耻辱、悲剧。练兵备战虽不生产看得见的效益,但捍卫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无形安全,不甘于、不乐于推进不显山不露水的强军备战,无疑是自溃堤坝、自毁长城。

台下十年功,台上显露身手可能不到一分钟。也许战场上,关键时刻一招就可以制敌。但谁也不敢打包票,只要练好需要的那一招,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强国军队如美军时刻都在设计战争,作战指导思想和手法手段隔段时间就要更新一次,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用于战争实践,就要付诸东流。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因为他们知道没有绝对的“有用”,也没有绝对的“无用”。为了击毙本·拉登,美军准备了多种方案,预想了多种情况,也进行了长期的、刻苦的针对性训练,方能一举成功。最好的作战效果,源于无数的“无用功”支撑。

一颗不起眼的马钉,相对一场战役似乎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但就是一颗马钉,也曾导致输掉一场战争,失去一个国家。不容否认,当前练兵备战过程中,类似少一颗马钉、甚至比少一颗马钉更大的情况不在少数。有的人自视高明,觉得战场上这用不上、那用不着,盯着自认为可以“出彩”的训、“有用”的练,导致出现“断裂层”“夹生饭”,战斗力建设潜在的漏洞越来越多、窟窿越来越大。练兵备战是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哪一环都不能缺,出点问题,都可能导致“马蹄效应”;哪一节都不能弱,出点纰漏,都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世异则时移,世异则备变。军事领域是最充满变数的领域。未来战争,极有可能不知道敌人是谁,知道敌人是谁、也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发起战争,知道什么时候发起战争、也不知道会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式。能够适应战争需要,致人而不致于人,哪怕彼时是“再无用”,此时也是“最有用”。备战不周,就会损兵折将,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要打有准备之仗,没有平时的多准备几手,战时只能是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信息化战争是秒战争,战场上连交学费的机会都没有,更需要多备几手。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看似与砍柴无关,是在做“无用功”,实际上却不可或缺。列宁曾深刻指出:“一支军队不准备学会使用敌人现有的和可能的一切武器、一切斗争手段和方法,这是不明智的,甚至是罪恶的行为。”按照列宁的要求,学会使用敌人现有的和可能的一切武器、一切斗争手段和方法,须臾不可小视。由此观之,熟练使用自己现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斗争手段和方法,丝毫不能投机取巧。这是军人使命使然,也是战争规律使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站位点高了,眼光向战争聚焦了,观念向打仗靠拢了,也就不在乎名利得失、不在乎付出回报了,就会不再算计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值不值,自觉为能打仗、打胜仗补元气、增底气、蓄锐气。没有重点就没有策略,强调备战多准备几手,并不否定练兵备战要讲科学、求实效,依然要求从实战需求出发,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反复苦练什么,什么在实战中最管用就把什么练精、练好、练过硬,切实提高质量效益。在练兵备战上不能有丁点名利思想,要始终以“朝食不免胄、夕息常负戈”的劲头,不怕劳心、不怕费神、不怕出力紧盯未来战场,瞄准潜在对手,探索制胜之道、克敌之策,不管自己的付出是否有用,都坚决做足、做真、做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