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系列网评之八:高奏“犁”与“剑”的时代交响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伍正华 何 荷责任编辑:王俊
2017-10-03 20:02

(三)

打通“楚河汉界”,军地双方受益。

2016年金秋,在京举办的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见证了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历史性一幕。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展览现场观看实物、听取讲解、询问情况。水下机器人、无人舟艇、云数据加密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成果,接受了“最高检阅”。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中国航天从筚路蓝缕中走来,依靠走军民融合之路,突破了许多技术壁垒,众多尖端技术也不断转为民用,反哺社会经济。

备受瞩目的航母军港建设是军民深度融合“巨系统”工程的案例之一。几年来,舰载武器装备维修需求,推动着当地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军事技术人才需求,推动着当地教育资源的整合、升级;航母后勤保障需求,推动着当地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一个投资超过800亿元的军民融合高科技企业园区拔地而起,许多人走下渔船、服务航母,实现了创业和致富的梦想。

国防动员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形式和桥梁,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国防潜力。军地多家单位聚力攻关,探索新路,对国防动员涉及的物资、技术、保障人员等重要军民通用资源进行统一编码,以满足信息化战争快速、有序、高效实施国防动员对社会资源利用的要求。不仅如此,未来将实现官兵饮食保障社会化、商业服务社会化、医疗保障社会化,一长串的清单还包括子女教育、家属就业……越来越多的地方资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向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延伸。

向深度融合迈进,新型人才方阵站上新舞台。今年年初,由北京大学专家教授组成的10人教学代表团风尘仆仆来到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这所飞行学院,担负着中国空军轰炸机、歼击机飞行人才培养重任。军地院校双方就前期联合办学的成效交换意见,研究2017年联合办学计划,一批批飞行员将坐进北大课堂。这是人才培养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融则两利,合则共赢。放眼北京、湖北、四川等全国多地,数十个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挂牌运转,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享受到军民融合发展带来的巨大战略红利,从“要我融合”到“我要融合”,企业的参与度越来越深、主动性越来越强。

陕西西安,全市从事军品科研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数量,由2010年的6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近300家,配套产品涉及诸多军兵种。

湖南长沙,2005年至2016年长沙市GDP增长了513%,成为11年来全国增长最快的城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功不可没。

铸剑为犁,犁砺剑锋,剑犁合璧。在陆军、在海军、在空军、在火箭军、在战略支援部队、在武警部队,新型高技术武器装备竞相涌现、加速列装,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军民融合,富国强军,惠兵利民。在东部沿海、在西北内陆、在南国水乡、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原大地,军民融合产业遍地开花、生机勃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实现新突破……

2017年5月5日,上海浦东机场,我国自行研制的C919“大飞机”腾空而起。

同一天,阎良试飞中心,国产大型战略运输机运—20“胖妞”正式“试水”,劈出高达数米的“巨浪”。

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但可以肯定,这样的巧合会越来越多,必将汇聚起富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