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史书上概无“古中国文明”的说法?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郑蜀炎责任编辑:柳晨
2017-10-10 03:44

回望云水盘桓、风雷激荡的历史深处,总会怦然心动地涌出这样的诗句:“时间的存在是为了成就一部完美之书”,这本书就是构成堪称我们伟大民族枢轴之范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喜迎党的十九大”特刊——

深沉自信源自血脉传承

■郑蜀炎

有一个词叫回望。回者,转首;望者,远眺。回望云水盘桓、风雷激荡的历史深处,总会怦然心动地涌出这样的诗句:“时间的存在是为了成就一部完美之书”,这本书就是构成堪称我们伟大民族枢轴之范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什么是博大精深?

博大精深就是倘若离开它世界历史就得推倒重写的文化,就是任何凶残的屠刀可以杀戮但却无法征服的文化,就是千古风流间为一个民族预设下复兴密码的文化。

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我们可以用地理坐标证明自己的国籍,我们也可以用肤发之色标识自己的身份。但是,人只有在历史感中才能设定和感悟自身的意义。“薪尽火传,不知其尽”,20世纪中国史学有4大文献或材料发现——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文书、明清大内档案。无论哪一种发现都是文化的发现,都在通过文化使后来者成为历史“不在场的目击者”。

掞藻竹简的“太史公曰”,妇孺皆知的李杜风骨诗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凛凛正义与拳拳之忱就是这样在我们血脉里涌动。片晷千年,尺宅万里,变化的是人心,永恒的也是人心。作为人类精神对物质世界的深度回应,文化就是历史留在人心的回波与刻度。

尽管人们提出有关文化的定义和分类已超过4000种,尽管许多曾经令人歆羡的文化在物质现实和政治现实的时移势迁中随风而逝。但是,为什么所有史书上概无“古中国文明”的说法?我觉得,那是因为5000年中华文明从来没有“作古”,这一伟大文明以磅礴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文化认同,以坚韧的凝聚力生生不息地延续着,在光荣绽放但又泣血如歌的凝重中,充盈着锵然豪迈的精神气质——自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