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年前,毛主席回到故乡,写下了著名的《七律 到韶山》,诗中那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至今吟来,仍让人热血沸腾,豪气干云。

3年前的今天,习主席视察安徽金寨,在霏霏细雨中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随后瞻仰了红军纪念堂,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习主席深情地讲:“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牺牲”是中国红,是金寨魂。这个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的县,曾为革命奉献了十万英雄儿女,占当时人口的40%,这是何等的壮烈!

赴任不满4年,我9到金寨,是安徽105个县区中去的最多的,这是工作的需要,更是这片红色土地的吸引。来一次金寨,多一份感动,多一份教益。凝结了四个关键词:
悲壮。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28年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人民有200多万参军参战,百万人壮烈牺牲,其中金寨就有10万。“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是真实写照。源于这里的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写下了极为悲壮惨烈的一页。
赤诚。革命高潮时,跟着党;革命低潮时,继续跟着党。“杀头碗大个疤”“头断不投降”;“肃反”扩大化,被错杀、被冤屈仍“向着共产党,向着红军”“只要活着,还要革命”。这片鲜血染红的土地,铸就了28年红旗不倒、火种不灭、永跟党走的赤胆忠诚。
奉献。他们先是奉献“火种”,从此走出多支红军队伍;继而奉献“家园”,响应毛主席号召,为治理淮河水患,将10万亩良田淹没,将10万百姓移民他乡;现在奉献“红利”,金寨满山都是宝,但林不伐、矿不采,禁用化肥,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奋斗。战争年代,金寨人民浴血奋斗,成了“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和平时期,金寨人民艰苦奋斗,脱贫攻坚,逐步奔向小康;新时代,金寨人民接续奋斗,一年一个新变化,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抚今追昔,先辈们的牺牲随硝烟远去。当下一场战争来临,我们可否准备好了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