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A主战坦克总设计师毛明:一封信改变人生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钱晓虎 韩成 万东明责任编辑:乔梦
2018-03-16 04:01

军工报国,研制我国第一辆信息化坦克

研制国产主战坦克是毛明一直以来的梦想。

作为陆军突击装备,坦克最早出现于一战,成名于二战,并因此确立了在陆战中的主导地位。与世界坦克强国相比,我国坦克起步晚了30多年。

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坦克装甲车行业的转型,下一代坦克是什么样子谁都不清楚。毛明和他的团队却笃定初心,要研制一款信息化坦克,不仅跑得快、打得准、防护好,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还要高。

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在坦克研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毛明,深知其中的艰辛。

毛明认为,坦克是陆军地面作战的“突击先锋”,战场上多数是面对面、硬碰硬的交锋,提升坦克的战斗力,首先要在火力上实现突破。起初,他想通过加长炮管或制作复合材料弹托等途径来突破,但始终得不到理想的答案。

在当时一些坦克研发领先的国家,这根本算不上什么难题。“涉及到核心技术,就是出再多的钱,他们也不会卖给你!”

“即使摆在自己面前的是座高山,也要想办法翻越。”采访中,回想起那段艰难岁月,毛明依然激情澎湃。解决了,就是世界领先;解决不了,就代表中国军工实力落后。那时,毛明就认准一个死理,“没有中国人办不到的事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毛明找到了突破口。在与被业内尊称为“火药王”的王泽山院士商讨时,王院士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激发了毛明的灵感。

最终,毛明不但证实了王院士设想的可行性,还创新研制出一种复合弹芯,让弹丸的穿甲深度和初速得到大幅提升,能够穿透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装甲。

从外观上看,与99式坦克相比,99A坦克最明显的特征是增加了一个新装置。“它就像一双锐眼,让坦克打得更准!”

既要能打,更要不怕被打。经过无数次测试,毛明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一款高强度复合装甲,为战车穿上了坚固的“防弹衣”。

“它是我国第一辆信息化坦克。”毛明自豪地说,99A坦克具备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能够实现战场感知、态势共享、协同攻防等作战效能,软件、元器件全部自主可控。

坦克超越极限,坦克人无极限

那是发生在99A坦克初始论证的一幕。

东北某试验场,朔风如刀,气温降至-40℃。一辆标有试验编号的99A坦克,碾冰破雪,急速飞驰在茫茫原野。

突然,坦克像“泄”了气的气球,缓缓地停了下来。面对突发情况,之前还在紧盯仪器屏幕的毛明,立刻冲了过去。

拆开一看,原来是传动装置中的一个挡圈因无法承受负载发生了断裂,直接导致该部件严重损坏。由于零件细小琐碎,很多小零件戴着手套根本无法拆卸。

毛明扔下手套,找了块布条把扳手一缠,徒手在刺骨的寒风中拆卸起来。虽然有布条保护,但在这么低的气温下,保护作用有限。等部件拆卸完毕,他的手掌已经和扳手“黏”在了一起。

“坦克是有生命的,一半来自团队,一半来自部队官兵。”这次重返试验场,毛明怀揣着一本珍贵资料——下部队调研时官兵反馈的操作感受和改进建议。每解决一个问题,他就认真地在后面打上一个对勾。

“操纵软轴过重,方向操控不够灵活,操作起来控制不够精准,容易出现变形,建议改成拉臂式。”

“能不能研发一套故障自我检测系统,通过电脑终端调出故障单,第一时间就能找到故障部位。”

“履带端联器固定螺栓头在外,磨损后不易拆卸。”

……

中部战区陆军某师二级军士长丁辉,曾驾驶过多种坦克车型,他依然记得那次在坦克里与毛明的对话,每提出一个建议,毛明都如获至宝,一字不差地记在笔记本上。因为痴迷坦克,两人结缘,成为一对默契的师徒。

“研制坦克我有自己的见解,但是使用坦克的官兵最有发言权。”一次,研发团队在综合传动装置改进过程中遇到了技术瓶颈,需要攻关,可时间已近深夜子时。就在项目组万分焦急之时,毛明出现了。

见项目组正给传动装置加油,准备进行台架试验,毛明把外套扔到一边,立即动手打油。当时的打油过程比较繁琐,需要用手摇泵,先从油桶里把油抽到小塑料桶里,再加注到传动装置内。毛明一边摇油,一边为同事们加油鼓劲。等到加油结束,开始第一轮试验时,已是凌晨3点多。这一夜,毛明与项目组一起合力攻关,直到问题解决后才回家。

“毛老师对待工作和坦克的脾性一样,像是‘拼命三郎’。”这是多年来毛明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一次下部队调研,毛明钻到坦克里向官兵征询建议,临近午饭时间,同事爬到坦克上“磨”了几次也没把毛明“请”出来,反倒被“批评”一通:“饭可以不吃,但问题必须解决,我先解决问题,再去吃饭。”

坦克超越极限,坦克人无极限。斗转星移,从最初59式坦克到99式坦克,再到全新的99A坦克,主战坦克的升级换代见证了中国陆军的跨越发展,意味着陆军开始从机械化向数字化跨越。历经多年艰苦攻关,毛明和他的99A坦克经受住洗礼和考验,把“梦”变成了现实。

(照片提供:柏志新、叶红、郭晓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