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与坐标①|“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朱德外孙这样讲述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8-02 11:57

“我要的是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

不要孝子贤孙”

我的母亲朱敏是朱德的女儿,按照旧礼来讲,我应该是朱德的外孙,但是他老人家认为那种里外之分是封建的旧观念,新社会应该有所改变。他就认为我们都是他的亲孙子,没有孙子和外孙之别,我也就一直叫他爷爷。

1953年夏天,我的母亲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返回自己的祖国,不久之后我就出生了。母亲休完产假以后,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当时为了让母亲专心工作,爷爷告诉她:我们国家非常需要建设人才,你所从事的正是培养人才的工作,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正是爹爹对你的期望!

在爷爷身边至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爷爷对晚辈是非常关心的,很少对晚辈发脾气,但要是犯了错,那老人家也是绝不留情的。

记得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得了个59分,爷爷问我考试得了多少分,我说就差一分及格。爷爷听后就教育我,学习是为了走向社会,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需要知识和人才的,你这个态度不对,看来你没有在学习上用心,你这种思想要不得,你现在不认真,将来办什么事情都大大咧咧的,就变成了一个废人。爷爷要求我们,以后每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实话实说,有什么问题他指出来以后,我们也要立即改正过来。

爷爷是佃农出身,当年能够完成私塾教育,都全靠兄弟姐妹们整日的辛勤劳动,节衣缩食供他读书。爷爷知恩图报,解放以后,就让他家乡的一些亲属们一家来一个孩子到北京读书,不是来到这找工作,也不是给安排什么职务,只是来上学。

当时一下子就来了十多个孩子,大的有十几岁,小的才几岁,虽然说爷爷当时的工资不低,但是抚养这么多的孩子,负担学费、交通费、生活费后,一个月下来工资也就所剩无几了,所以爷爷和康克清奶奶一直都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

1955年,朱德怀抱刘建享受天伦之乐。

从1959年开始,国家遇到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爷爷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在餐桌上也就从此没有了荤腥。人民群众吃不饱,爷爷也要求我们必须和人民同甘共苦,后来我就住到学校去了。当时在学校里头,每顿饭每人都是一个二两的黑馒头和一碗稀饭,菜很少。周日回家的时候,大师傅就拿板油在锅上蹭一下,然后就把菜倒进去,放点盐。

爷爷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把一切建树和业绩都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他从不居功自傲,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976年爷爷去世以后,奶奶马上就向组织报告,要求交车交房子。她说我该享受自己的待遇,该搬到什么房子住就搬到什么房子里去,老总的车立即交,工作人员是负责照顾朱老总的,现在朱老总不在了,他们就应该回到自己的原单位。

1992年,在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妈妈也把这种思想继承下来,要求将奶奶的住房退给单位,交给组织,并且向当时的中央办公厅领导写了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妈妈康克清病逝以后,根据妈妈临终前的遗嘱,我什么都不要。

这就是严格的家风。

1974年,我的一个表弟当时在海军当兵,他的母亲背着爷爷以照顾朱委员长的名义向海军首长提出将他调到北京工作。爷爷知道以后非常生气,马上严肃地对他母亲说,我要的是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不要孝子贤孙,哪里来的还应该回哪里去!

爷爷当时还把海军的首长请到家里,详细地询问调动的经过以后说,还是让他回到基层去锻炼,我这里有组织照顾,用不着他。在爷爷的坚决要求下,组织上将其调回到海军某部基层单位工作。当时调令下来以后正是农历除夕,这个孩子当时想在北京过春节,和他妈妈团聚几天再去报到,爷爷听了他的想法以后坚决反对,说一个解放军战士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必须提高革命组织纪律性,还是到部队去过春节吧,大年三十也要走,和同志们一起过春节更有意义。后来,表弟就在年三十离开了北京。

20世纪50年代时,有一天供应站进来了又大又鲜的对虾,爷爷的厨师想给爷爷换换口味,就买了几斤精细烹好,中午吃饭时送到饭桌上。爷爷见到多了盘对虾,就问这是从哪里弄来的,多少钱一斤。那个时候要吃一顿对虾是相当奢侈的,厨师如实做了回答,爷爷听了以后就说,邓师傅,对虾是好吃,可是你知道一顿对虾到国外就能换回好多吨钢材吗?我们国家穷,缺钢材,少吃一口有啥关系,出口换钢材更要紧。以后记住,再有对虾你就不要给我买了,买了我也不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