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先锋"廖新华:研究打仗是一场"自由恋爱"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刘秋丽 蒋浩源 赖东威责任编辑:张颖姝
2018-09-18 07:45

廖新华(中)带专业骨干与海军某舰船长交流学习。綦智超摄

从军迷到军人:研究打仗是一场“自由恋爱”

廖新华手机里一段小视频引起了记者兴趣,这是一辆由廖新华和他的模型爱好者朋友们亲手设计制作的1:3缩比仿真坦克,能越野能原地回旋,小朋友们能乘坐。其实,廖新华对军事的爱好,自小就已萌芽。

廖新华的父亲也曾是一名革命军人,在父亲的严格要求和教育熏陶下,他对军事图书、兵器模型产生了浓厚兴趣。小学一年级开始,在他的要求下,家人给他订阅了《舰船知识》《航空知识》《兵器知识》。从此,他与这三大“知识”杂志结下不解之缘,30多年从未间断过。

因为热爱,所以痴迷。

对廖新华来说,与军事理论、武器装备、作战运用打交道,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而且越钻研越觉得其乐无穷。他开玩笑地形容说,研究打仗就像是自由恋爱,别人眼中或许是枯燥无趣的东西,在他看来却充满幸福感、获得感,钻研打仗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在廖新华办公室的书架上,整齐陈列的数瓶沙土格外引人注目。仔细一看,瓶身的小纸条上还分别标注着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信息。一次,一位老战友出差到广州,一眼就相中了廖新华这几瓶沙,想带回去作纪念。谁知,廖新华一看就急了眼,当即把沙子夺了回来。老战友不解:怎么这么小气?

在常人看来,这是一瓶瓶别出心裁的“纪念沙”。但在廖新华眼里,它们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纪念的意义,而是研究预设战场环境的重要标本。

“不同区域沙土的漫反射系数也会有细微差别,而这种差别,可能影响激光制导弹药打击精确度……”廖新华向记者介绍,这些采集回来的沙子,都是准备送往专业研究机构进行测试的标本。

别人从沙土里看到的是风景,而廖新华从沙土里看到的却是战场。这些年,廖新华无论是出差还是休假,每到一地都将其作为预定战场审视一番,爬上制高点,看看四周环境;察看现有设施,算算抗毁能力和打击能力;收集气象资料,计算对作战的影响;踩踩路面沙石,评估适合什么装备行进。

在廖新华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悬挂着3幅航空画:居左的一幅,岛屿上空,3架图-2轰炸机一字排开,正打开弹仓向地面凌空轰炸,机身上人民解放军空军机徽赫然醒目。右边那幅,只见一架伊尔-10强击机,呼啸着从一座军港掠过,港内军舰瞬间腾起滚滚浓烟,战机在依依白云和绿色岛屿映衬下,显得格外威武。

这组航空画取材于一江山岛之战,设计和构图皆出自廖新华之手。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这组航空画的问世,源于廖新华对战区联合作战制胜机理的探寻。艺术与军事、画布与战争、事业与爱好,在廖新华这里实现了完美结合。每幅画背后,都凝聚着他对战争的独到理解与深层思考。

建队之初,队里条件比较艰苦,但却有一间堪称“宝库”的专业图书室,藏书3000余册,其中大部分是廖新华贡献出来的个人珍藏,不少还有作者赠书时的亲笔签名。这些年,他到处“捡破烂”,收集的飞机、坦克、舰艇、火箭等武器装备模型,足够办一个小型展览,成为大家学习军事、研究战争的生动教材。

“热爱军事、学习军事、钻研军事是对每一名军人最起码的要求。”从军事杂志到前沿理论,从本专业领域到诸军兵种,廖新华可谓“沾军则喜”,当年的那个少年军事迷,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为祖国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的军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