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君|人民英雄纪念碑

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档案君责任编辑:张颖姝
2018-09-30 11:03

见仁见智见初心

跟设计国旗、国徽一样,中国共产党照例面向全国征集纪念碑设计方案。海外华侨闻讯也积极响应,侨领陈嘉庚先生特意组织华侨绘制图纸、制作水泥柱头模型,寄回国内参选。

吴良镛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50年底自美国留学归国,1951年初随老师梁思成先生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据吴良镛先生撰文回忆,在纪念碑建造初期,各方面专家、设计者们进行了坦诚开放的争鸣。

通过竞赛,梁思成的设计方案得到采用。虽然设计竞赛已经定案,但是在1951年初的一次设计工作会上仍旧是众说纷纭。雕塑家们希望以雕塑为主,在碑前或碑顶作群雕,或碑身就是雕塑。梁思成则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应是一座“碑”,要来承载文字。

1951年国庆时,另有一个设计方案模型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底下一个红墙台座,有三个门洞,台上立碑。梁思成见后非常着急,写了一封信给时任北京市长彭真,详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意图,明确表示反对该方案。后来再次确定,使用梁思成的方案。

1951年8月,梁思成致彭真的信(局部)

直到1952年8月1日,纪念碑工程终于正式开工。

“纪念碑造型仅仅是个半成品,有待子孙后代去完成!”2014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小组成员解长贺老人接受《中国档案报》采访时道出了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原来直到工程开工后,仍有不少人提出修改意见,主要集中在碑顶造型上。有人主张碑顶应塑群像,有人主张应突出民族形式。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顶设计方案模型

为了进一步吸收各方面意见,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于1953年10月举办了修正方案的公开展览,后根据各方意见,又作了一些修改,碑顶仍为四角攒尖宝顶造型。

1953年10月后,纪念碑再次修改的设计方案正面图

直到1955年,关于碑顶形式的意见仍未能统一。最后有人提议:既然碑顶的形式不好统一,就不要宝顶了。孙中山先生不是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吗?那就让后辈子孙去完善碑顶的造型吧!

“这样,纪念碑的碑顶上就没有安装宝顶,留下了一个约两米见方的平台,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解长贺说,“现在看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造型是个未完成的杰作!”

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 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