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年的军旅生涯,让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杨建桥把《战友之歌》唱到了骨子里。离开军营15载,杨建桥用“战友”队伍打造了一块退役军人创业的金字招牌。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为您带来这个老兵的创业故事——

杨建桥在海军工程大学为军队自主择业干部授课。黄予洲摄
一声战友一生情
■张汉军 黄予洲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24年的军旅生涯,让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杨建桥把《战友之歌》唱到了骨子里。离开军营15载,杨建桥用“战友”队伍打造了一块退役军人创业的金字招牌——
每天早上,这个企业的员工会准时集合列队,高唱《团结就是力量》,齐声诵读企业的“十大军规”,第一条就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走进这个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标语:“退役不褪色,永远跟党走”。目前,企业有员工713人,其中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356人,撑起企业的“半壁江山”。
2006年,这个企业投入近1000万元创办培训中心,10多年来先后为湖北省自主择业干部开班20余期,培训学员近3000余人。
用军人的作风带领团队,用军队的制度管理员工,用军人的担当回报社会……这一切无不在印证着这个企业的名称——战友集团。集团的带头人,正是一位退役军人,杨建桥。

“送菜”起家解决乡亲卖菜难题——
“即使脱了军装,但只要当过兵,‘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就不能丢”
2002年底,带着1枚二等军功章和6枚三等军功章,从军24年的杨建桥,从原二炮指挥学院训练部政治处主任的岗位上自主择业,回到老家武汉市东西湖区走马岭村。
回老家第一天,杨建桥就听说邻村一个大爷为进城卖菜赶夜路,在高速路上出车祸不幸身亡。乡亲们说,这样的意外伤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作为东西湖菜农的儿子,杨建桥深切体会到农民的不易。
“自主择业后,我一直在思索自己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那一刻,他下定决心为家乡的农民们做点事,解决他们“卖菜难”的问题。
杨建桥联系了8名退役军人,凑齐了启动资金,2003年10月,“战友放心菜商行”开张。这是一个集蔬菜、鱼肉、蛋禽等农贸产品为一体的配送中心。杨建桥的目标,是这个配送中心一头输送着生他养他的那片希望田野的丰收果实,另一头服务着武汉市农产品需求量最大的江岸区居住密集点。
菜商行起名为“战友”,杨建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友,战友,亲如兄弟……”24年的军旅生涯让杨建桥已经把《战友之歌》唱到了骨子里,他觉得战友最亲,战友最值得信任,战友间的情谊也最重。不仅如此,正如歌中所唱“为祖国的荣誉,为人民的利益……”他要用“战友”的队伍打造一块退役军人创业的金字招牌,为父老乡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