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干部杨建桥用“战友”队伍打造退役军人创业金字招牌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张汉军 黄予洲责任编辑:乔梦
2018-11-10 03:23

“货真价实”是杨建桥创业之初就一直坚守的信条。他清楚记得菜商行接到的第一单生意,是为某单位食堂配送40公斤毛豆粒。那时已是傍晚,要求第二天早上6点就要交货。可时间再紧,杨建桥也没有像有些商家那样用黄豆浸泡染色冒充,而是发动一些员工连夜回乡挨家挨户收购毛豆,他则与11名员工干了一个通宵,硬是一粒一粒剥足了40公斤毛豆粒。当食堂负责人看到一粒粒新鲜饱满的毛豆粒,得知是他们连夜剥出来的,当即决定与菜商行建立长期配送关系。

从之前一位身居领导岗位的军队团职干部,变成四处奔波拓宽销路的“送菜工”,杨建桥并没有太大的心理落差。不论人在军营,还是自主创业,杨建桥始终牢记的是从18岁参军入伍起就接受的教育,“即使脱了军装,但只要当过兵,‘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就不能丢。”

只是,秉承着诚信经营理念的菜商行虽然做得红红火火,但因为经验不足,辛辛苦苦一年后,反而亏了14万元。3个股东没了继续干下去的信心,撤股拿回了本金,这对菜商行的打击着实不小。

杨建桥难免有些灰心。一个寒冬的早晨,他站在菜商行门前,看到30多位盲人手搭肩排着队前来菜商行买菜。经过询问,杨建桥得知他们是步行了近2公里来到这里,就因为听说这里的菜不仅新鲜,而且分量足。

站立在寒风中,杨建桥却分明感到一股暖意。他说:“大爷大妈们,以后需要什么菜,打个电话就行,价钱一样,足斤足两,我给你们送到家。”

“我们把百姓放在心上,他们就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杨建桥没有气馁,一面建制度、抓管理、明责权,一面跑市场、问行情、找病根,层级管理越来越严格,成本核算越来越精细,固定客户越来越多,市场信誉度越来越高,“战友放心菜商行”逐步发展成集无公害蔬菜、肉类、水产、粮油等为一体的绿色食品综合配送中心,几年下来,客户遍布武汉三镇,还建立起自己的农业基地。每发展一个固定客户,杨建桥都会送上一个电子磅,在他看来,“菜,要让客户过磅;良心,也要让客户过磅。”

上世纪90年代初,副营职指导员杨建桥带出了一个优秀好八连(一排左二)

创新理念改变行业行为模式——

“退役军人在部队是国家的栋梁,在地方是社会的脊梁”

从一个蔬菜配送小店做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战友集团如今已经成为一家拥有绿色农业、教育培训、生物科技等37个子公司的大型多元化集团。而企业的第一次转型选择,源于杨建桥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果敢担当。

2004年,着眼国家经济建设战略,杨建桥注册了施工公司,率先进入武汉市城市改造拆迁行列。这项工作开展之难,众所周知。杨建桥认为,强拆是不可行的,一个“强”字,会把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拆没了,会把老百姓的利益牺牲了,更会把国家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扭曲了。

杨建桥进入这个行列后,首先想到的是一个转业干部的责任担当,“退役军人在部队是国家的栋梁,在地方是社会的脊梁。我们走入社会,要成为国家政治安全的‘稳压器’,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构建和谐社会的‘辐射源’”。他要求企业参加拆迁工作的员工,一定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展开工作。

适逢其时,2011年初国务院向社会发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从“拆迁”变为“征收”,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6年的杨建桥,敏锐而深刻地领会到这一词之变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