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边防丨进墨脱:从路在梦里到路在脚下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严贵旺 王雪振 胡铮 等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11-17 22:04

边防公路修好后,墨脱边防营的官兵采用半摩托化半徒步的方式进行巡逻。马军 摄

一年深冬,边防营机要参谋汤明辉的儿子不幸离世。正值大雪封山,部队通往外面的山路被阻断。汤明辉的妻子发来电报:“儿子躺在殡仪馆,等你回来见他最后一面。”一封电报的故事,让墨脱官兵热泪长流。

路,是世世代代的墨脱人连通外界、维持生计的唯一通道;路,是墨脱军民心中的一个梦想。

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驻地政府下决心为墨脱修建公路,但由于地质灾害频发,建设难度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2013年10月,墨脱公路正式建成,这条季节性公路,结束了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有了路,墨脱这朵“隐秘莲花”,向世人绽放出最美的容颜。

“墨脱不再远,再也不是‘高原孤岛’了。”周国仁还记得,他和战友听说公路修通时的兴奋劲儿。

路通了,从林芝到墨脱乘车只需10小时,新兵成建制乘车进墨脱不再是奢望;路通了,官兵外出执勤再也不用徒步翻山越岭。

代明是第一批成建制乘车进墨脱的新兵。2013年11月,一辆汽车抵达墨脱边防营。代明走下车,拨通了叔叔代勇的电话:“叔,我到墨脱了,你的心愿我替你实现了。”电话那头,远在贵州的代勇,声音哽咽了……

23年前,代勇入伍进驻墨脱。那个年代守防的战士,谁没做过关于路的梦?

“那时候,我们最渴望有朝一日能乘车进墨脱、乘车执行任务。”年逾四旬的代勇说,听说自己的侄儿乘车进驻墨脱,他的内心有种莫名的自豪和激动,“今天的墨脱戍边人有福了……”

梦想照进现实,边防建设日新月异。如今已是边防某连下士的代明,长年在边防一线巡逻执勤,见证着祖国边疆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潮涌边关,昔日落后的墨脱大变样。墨脱公路修通以后,官兵执勤巡逻逐渐摆脱手脚并用的历史。“作为边防军人,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桥多了,巡逻执勤没那么险了。”代明说。

墨脱现有钢索吊桥14座、钢架桥12座,基本连通了墨脱境内的山川。如今,官兵们巡逻到江河、峡谷,基本不用漂牛皮筏子、走藤条笼子、荡溜索绳子了。

让周国仁感触最深的是,驻地政府和西藏军区协力攻关,为墨脱边防营改建边防巡逻公路。一条条通往边境巡逻点的简易公路,在官兵脚下延伸。通往中缅边境14号点位的巡逻路,三分之二路程修通了公路,不仅巡逻时间节约了2天,巡逻安全系数也大大提升。

林芝军分区政委王卫红掰着手指头说,随着边疆的开放开发,林芝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林芝军地双方已制订相关规划,计划按照等级公路标准新建边防道路,为边防部队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墨脱边防营巡逻官兵走在巡逻公路上,向边境线挺进。马军 摄

路通百通。随着交通道路在墨脱边防延伸,一条条“信息高速路”的建成,也为边防建设带来巨大变化。

十几年前,边防营巡逻队前出巡逻15天,经常失去联系。今天,边防营守防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个距首都北京超过2000公里的“信息孤岛”,实现了3G网络全覆盖。

官兵巡逻执勤的信息,可实时传回营部和军分区;连队还用上了“远程会诊”系统,一旦巡逻途中出现紧急情况,可以随时随地连线医疗专家。

“老墨脱”周国仁感慨,第二故乡墨脱的变化天翻地覆,如今墨脱戍边军人都期盼能在这里多干几年。

王卫红说,再过不久,一条连接林芝和墨脱的新建公路将通车,这是一条全年通车的公路。那时,边防官兵可不分季节随时进出墨脱,从墨脱到林芝的路程,将缩短至半日之内。

墨脱路,这条饱经风霜,承载着墨脱戍边人光荣和使命、幸福和梦想的边防通道,必将留下边关战友更加坚实的足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