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扫雷英雄杜富国:看不见太阳,就从心里升起另一个太阳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毛志文 郑欣宇 李丹 发布:2018-11-25 13:44:55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四)

10月31日,又是浓雾弥漫,休整数日后,四大队的官兵再次踏上那片雷场,尽管心情沉重,但大家心里清楚,任务必须完成好,因为这也是富国最大的心愿。

云南边境,难以计数的爆炸物静静地潜伏着,时刻准备吞噬进入禁区的生命。战争虽已结束,但血还在流。

扫雷四队官兵在天保口岸四号洞雷场排除的部分地雷和爆炸物。黄巧 摄

而杜富国和战友们,则向着乡亲远离的雷区,逆行。

与前两次扫雷任务相比,这次的雷区危险系数更高,埋着的各式爆炸物多达30余种,为世界雷区所罕见。山高坡陡,世界上最先进的扫雷设备也派不上用场,只能采用扫雷爆破筒爆破后,再以人工搜排的方式进行。战士们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地雷。

每天,战士们都要背着几十斤的爆破筒和排雷器材挺进雷场,有时还要走三四十公分宽的悬崖路,一趟就要5个多小时。夏季,近40摄氏度的热带山岳中,战士们穿着厚如棉衣的防护服作业,第二天,晾了一晚上的防护服穿在身上还是湿漉漉的。

杜富国负伤,这很让人意外,因为他排雷经验丰富、技术好;可也不让人意外,因为他每次都冲在最前面,接触危险的几率也就更大。

“你来了?”

“你也来了?”

许猛和杜富国在新兵连就认识,当兵五年后,两人在单位集结前往扫雷大队时,竟然又重逢了。许猛至今还记得杜富国在车上说的话:“当兵能参加扫雷,有意义。”

杜富国和战友许孟在马嘿雷场扫雷期间休息时合影。杨萌 摄

刚到扫雷队,杜富国就把微信名改为了“雷神”,QQ昵称则叫“征服死亡地带”。同在四队五班的许猛,把杜富国这么多年来一点一滴的努力,都看在眼里。

初次接触扫雷专业理论,大家都学得十分吃力,首次摸底考试杜富国只得了32分,全班倒数第一。他不甘心,晚上别人睡觉了,他就披着衣服在走廊背知识点。八九月份的雨水特别多,湿气大,等他回来时,身上的衣服早已被雾水打湿。可成绩会说话,57分、70分、75分、90分……如果把之后连续几次的考试分数按时间轴连成线,这就是一名士兵的进阶之路。

杜富国是个动手能力特别强的人,到了实践操作阶段,他的特长就发挥出来了,发明十字交叉排雷法,以更精准地定位地雷位置;自创沙箱用于搬运爆炸物,使安全性得到较大提高……

“好多人都以为科技这么发达,直接爆破不就完了么?可等你真正到了边境雷场,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生死雷场上结下的情谊,让许猛提起杜富国时忍不住哽咽。

扫雷期间体力消耗太大,作业间隙扫雷队会组织官兵们吃一些干粮补充体力。图为杜富国和战友正在吃馒头。杨萌 摄

那次是在马嘿雷场,同在一个作业小组的许猛和杜富国发现了一枚反坦克地雷,差不多有脸盆那么大,找着这么个大家伙,两人既紧张又兴奋。谁去动手排除?眼看着两人争执不下,杜富国直接放下头盔面罩,抢在了前面。

用毛刷、排雷铲轻轻清理浮土后,杜富国发现这个大家伙的顶端竟是凹陷的——这是一颗精心布设的诡计雷!这样一来,原本几百公斤以上重量才能压爆的反坦克地雷,步兵一碰就炸,威力巨大。

杜富国慢慢扩大着雷坑,然后用一只手扶着地雷,另一只手轻轻地试探着地雷底部的副引信。“有拉线,诡计设置!把剪刀给我,你退远点。”富国的命令传到许猛那,立即照做。

现场静得能听到呼吸声,3分钟后,只听剪刀“咔”的一声响,拉线被剪断,地雷终于被取出。两个人都一身汗,但笑得像孩子,许猛还特意请队长给杜富国拍了张照片留做纪念。

杜富国排除了一枚反坦克地雷。杨萌 摄

要到达马嘿雷场的作业点,就要背着约30斤重的防护服以及一箱27.5公斤重的扫雷爆破筒,爬上一个坡度为60度的长坡,为了提高效率,杜富国经常背两箱爆破筒,每走一步脚都在抖。天气炎热,战士们每人身上背的1.5升水完全不够喝,杜富国就又主动背一桶19公斤的桶装水到雷场给战友们喝。

杜富国和战友们一起搬运扫雷爆破筒。杨萌 摄

将雷区变成乡亲们耕种的田园,这就是杜富国和战友们的最大动力和成就感所在。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刘秋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