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摩天岭”“无底洞”,陆军某工程维护团“风雪高原工程兵好十连”官兵辗转大江南北、征战高原戈壁,这群筑路兵,爱山无悔。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爱山无悔 路在脚下
■邵 敏 谷永敏 解放军报记者 武元晋

“好十连”官兵在执行任务中。谷永敏摄
守在山沟沟里,他们是一群不穿军装的军人
“好十连”老兵退伍仪式如期举行。队列里,上等兵兰熙泪流满面。这是他下连两年来,第二次穿上军装。
兰熙记得,下连后第一次穿军装是参加下连仪式,第二天便匆匆赶赴某施工任务一线。
因为任务需要,所有参与施工的官兵统一穿着施工服——这就意味着,穿上军装下连还不到24小时,兰熙就要把这身心爱的军装存放进箱底。
兰熙耷拉着脑袋,他想不通:“我们是军人,当兵不穿军装和老百姓有啥区别?”
施工两个月后,兰熙鼓起勇气找到连长李年涛,表达了想离开施工岗位的想法。
望着眼前这个一脸稚气的兵,李连长特别理解他的心情。这样的困惑他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些年来,包括他刚入伍时也心存芥蒂:当兵到了西南边陲的山沟沟,不扛钢枪却拿铁锹,就连军装都不能穿,换了谁心里都会有想法。
李连长嘴上“硬邦邦地”拒绝了兰熙调换岗位的要求,心里却五味杂陈。他期待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兰熙真正了解“好十连”后,能自己解开心头的疙瘩。
一次施工间隙,连队组织观看反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影片。当罗布泊上的蘑菇云升起,连队几名戍边十几年的老兵激动地鼓起掌来……兰熙这才知道,荧幕中、戈壁滩上那摔帽高喊的人群中,就有“好十连”官兵的身影。
翻阅那段尘封的历史,兰熙重新认识了这群不穿军装的兵。
1958年,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0万工程兵、知识分子,秘密向大西北集结,“好十连”也是在那时前往西北戈壁的。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一声集结号令下达,当年的“好十连”官兵,义无反顾地奔赴戈壁滩,从此销声匿迹,就连家人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甚至有的牺牲了,家人也是多年后才知道的。
在大漠戈壁施工建设期间,“好十连”和兄弟部队官兵抱着“施工就是打仗、工地就是战场”信念,克服恶劣气候环境,在缺乏大型机械、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撑的条件下,一干就是12年,硬是在渺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戈壁上,建起了座座高楼、栋栋设施。
“虽然不能时时穿军装,可身体里始终流淌着军人的血液。”何谓忠诚?兰熙终于懂了——不在于穿什么衣服、守什么战位,而在于能不能经受住考验,能不能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从此,兰熙把这身工作服当成挚爱的军装,把手中的大锤、铁锹当作神圣的钢枪,很快成长为专业骨干。他也把军旅人生的成长之根,深深扎进了“好十连”。
入伍多年,没穿过几天军装,谁的心里没有委屈?离别之际,身着军装的老兵们,个个泪流满面。
连队特意组织退伍老兵来到驻地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87名烈士,其中有3位“好十连”的战士。
站在烈士墓前,兰熙擦干眼泪:“脱下这身军装,不管走到哪儿,我都是一名筑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