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挣再多的钱是为自己,而我是为祖国守防”
入伍前在重庆电信职业学院读大一的冉乙懋,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是选择退伍回学校继续学业,还是留队套改士官?”他最终选择了后者。
冉乙懋的家人十分不解:“你学的是热门的电子商务专业,咋就好端端扔下了呢?”
与他同年入伍的战友、在西藏山南军分区服役的王连超听说了消息,特意打来电话:“你是国家气步枪一级运动员,入伍后摸过几回枪、打过几发子弹?整天和铁锹、镐头打交道,图个啥?”
冉乙懋说:“我在这儿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在价值取向多元的今天,每个人都面临不同选择,“好十连”官兵也不例外。一次,带领给排水小组在地沟里施工时,连长李年涛的膝盖意外受伤,鲜血不一会儿渗透了裤腿,到医院一诊断,竟是髌骨骨折。手术后还没休养几天,接替他指挥工程施工的指导员因工作原因,需要从工地调回团队。
“施工正在攻坚期,临时抽调的干部对技术要求、人员配置不熟悉,肯定会影响施工进度。”事隔多年,忆及当时,李年涛的脸上仍流露着焚心的焦急。
他腿上的石膏刚拆卸不久,得知情况后,面对可能留下后遗症的危险,他毅然请求回到施工一线。拖着一瘸一拐的伤腿,他每天坚守在施工现场,确保了工程高标准按时完工。
有人说,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显追求;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力。冉乙懋、李年涛……这些“好十连”官兵在选择面前,何以如此坚定执著?
四级军士长徐建明讲述的一件事,让记者隐约窥到这种坚守背后的力量。
在一次与地方进行的联合施工中,休息间隙,一位项目经理凑过来,试探着问徐建明:“小兄弟,你们这么没日没夜地干,一月能拿多少钱?”
“几千块。”
这位经理哈哈大笑:“快别干了,我这一年随便都挣几十万。”听出话语中的弦外之意,徐建明说:“你挣再多的钱是为自己,而我是为祖国守防。”
这回答字字铿锵。这就是“好十连”官兵名利面前不讲价钱、困难面前不讲条件、选择面前坚定执着的精神力量。在他们心中,使命比天、荣誉如山。
好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
“好十连”驻守深山,山上湿气重,每隔一段时间,官兵就会趁着天晴,把连队各种奖状、锦旗拿出来,放在阳光下晾晒。
“一是为了防潮,不让这些宝贝受潮损坏;二是为了‘保鲜’,让官兵们牢记过去的辉煌,让荣誉‘常晒常新’。”指导员黄家文说。
这些奖状、锦旗在阳光下依次铺开,宛如一部生动的“好十连”奋斗史,荣誉背后的故事却在阳光下常讲常新。
忆起在“好十连”的岁月,曾担任连队文书的73岁老兵高永康深情写道:“多少回,在我悠远的记忆里,在我如醉的梦境里,我回到了巴山蜀水,我从青年驮到老年,岁月沧桑,可那像火一样激情的军旅生涯,一往无前的军人献身精神,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灵里,融化在我的血液里……”
这群筑路兵,爱山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