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日,国共两党22年的较量大局已定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贾 永责任编辑:杨一楠
2018-12-31 06:48

前线

毛泽东主席这篇文章的广播稿,粟裕是在淮海战役指挥所听到的。是时,杜聿明集团已成瓮中之鳖,夺取这场解放战争最大战役的最后胜利,粟裕成竹在胸。

离开地图,粟裕吹了一支喜爱的口琴曲。刚刚经历过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仿佛浮现在眼前——

1948年9月24日,就在将士们高呼着“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涌入泉城的那一刻,作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已在酝酿着新的风暴。

王耀武,国民党悍将之一。1935年1月,在赣东北置红十军团于死地的怀玉山之战,就是王耀武和他的国民党补充第一旅所为。那一战,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军团长刘畴西被俘,红十军团仅剩粟裕、刘英等率领的1000余人冒死冲出了封锁线,于血雨腥风中留下了一脉火焰。

13年过去,一切都在发生逆转。粟裕也在硝烟中练就了穿越战争风云的目光。攻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济南城,“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他向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毛泽东次日复电,“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并指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

与王耀武一样,同样是国民党军队悍将的黄百韬也是粟裕的老对手。豫东之战,黄百韬在最后时刻与粟裕打成了胶着状态,由此获得了蒋介石颁发的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

在两淮和海州地区作战,被后来的史学家称为“小淮海”。然而,随着东北全境解放,粟裕的“胃口”已不满足于消灭黄百韬兵团。11月8日,也就是辽沈战役胜利6天之后,粟裕发出了著名的“齐辰电”,“斗胆直陈”中央军委,请求将作战区域扩大到徐州、蚌埠一带——把“小淮海”变成“大淮海”。

最先首肯这个“大得吓人的方案”的依然是毛泽东——两年前,39岁的粟裕指挥3万兵力在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民党精锐5万。捷报传到延安,毛泽东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此时的华野大军拥有36万之众。但,粟裕的对手同样空前强大。它不单单是黄百韬第七兵团的12万人,而是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统领的将近80万人。

刘峙,黄埔军校早期教官,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中央军“五虎上将”之首。当20岁的粟裕还是南昌起义部队总指挥部的一名班长的时候,35岁的刘峙已经是堂堂的国民党军军长了。

自恃徐州周围聚集了大批的“王牌”部队,刘峙认为解放军“吃不掉,啃不动”。但几天之后,刘峙就领教了粟裕的厉害。

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11月22日,“小淮海”激战12天,兵力12万的黄百韬兵团悉数被歼,黄百韬兵败自杀。也许意识到刘峙已不是粟裕的对手,蒋介石急召前期调往东北战场的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重返徐蚌主持战事。

11月25日,在中原野战军一举围住驰援徐州的黄维兵团的同时,粟裕命令华东野战军包围试图解救黄维的杜聿明部队。

战争史上的奇观由此形成:被包围的两支国民党军,黄维的12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兵力12万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就在这个兵团;而杜聿明集团则多达30万人,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也是蒋介石所倚重的部队。并且,杜聿明和黄维,都是蒋介石视为己出的黄埔一期生。

一下子围住两支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显然无法一口吃掉。总前委决定“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集中兵力吃掉黄维兵团,同时“夹”住杜聿明集团,看住蚌埠北援之敌。

“我们以多路多层尾追、平行追击、迂回截击、超越拦截相结合,尽全力追击……12月4日拂晓,我们将杜聿明集团全部合围于陈官庄地区,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多年之后,粟裕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事实上,此时的粟裕头颅中还有三块弹片,那是红军时期留下的,直到逝世后才被发现。

1948年12月6日,中原野战军与华野一部对黄维兵团发起全线攻击。为了挽救黄维,蒋介石将次子蒋纬国的装甲部队也调来了。

12月15日,拒绝投降的黄维连同兵团副司令吴绍周一同被俘,另一位副司令胡琏侥幸乘装甲车逃脱。歼灭12万人的黄维兵团,用了不到10天——蒋介石刚刚空投给黄维的亲笔手令,也落到了解放军手中。

马上,就要轮到被粟裕死死“夹”住的杜聿明集团了。12月17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前沿阵地,大大小小的喇叭一遍遍广播这篇直戳国民党官兵心窝子的文章:“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黄维兵团已在十五日晚全军覆没,李延年兵团已掉头南逃,你们想和他们靠拢是没有希望了。你们想突围吗?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怎么突得出去呢?你们这几天试着突围,有什么结果呢?”

雨雪交加,天寒地冻。陈官庄、青龙集地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地方,成了杜聿明集团的人间地狱。

兵败如山倒。望着因争抢几块马肉而大打出手的官兵,曾经的国民党名将杜聿明感到了末日来临的气息。尽管他不打算束手就擒,但他清楚,随着这个寒冷的元旦之夜到来——灭亡,已经向着他的队伍招手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