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整顿,需要勇于自我革命
必须“针针见血、刀刀见骨”,绝不能讳疾忌医
被官兵们称为“指挥员”,徐州舰政委池勇觉得肩头上的责任更重了。
此次出海执行任务,池勇和舰长一道被上级明确为“任务指挥员”,共同对舰艇实施全程指挥。正式被冠以“指挥员”称号,池勇还是第一次。
不久之后,在徐州舰和其他各型舰艇的指挥所里,有关部门将改装增添一个指挥席位,供舰政委以指挥员身份使用。
担任第31批亚丁湾护航编队指挥员的某基地政治工作部主任张家柬,有着与池勇相同的感受。
海军决定从第28批亚丁湾护航编队开始,所有的海上编队实行“双指挥员”制,“编队政治委员”走进历史,改称“编队指挥员”。这次护航,张家柬就以指挥员身份全程参加了护航指挥行动和外事活动。
池勇和张家柬称谓上的变化,是海军专题学习教育持续深化的一个缩影。
海军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说,海军连续两年开展“三讲三整顿”专题学习教育,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解决深层次问题、老大难问题、问题背后的问题,从事关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的方面找到原因症结。
除了顽症痼疾,惯性思维、僵化思维是首要的障碍。多年来,海军舰艇政治工作干部指挥位置不明确,参与指挥不顺畅;编队出海,编队指挥员多指的是军事指挥员。官兵对此“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就连一些政治工作干部自己也认为“以前都是这样”。
海军党委深入调研后认为:“一个指挥座席,一个指挥员的身份称谓,体现的是‘党指挥枪’这个大是大非的原则,绝不能看小了、看轻了。”
以此为突破口,海军党委首长在“三讲三整顿”专题学习教育中,反复宣讲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体现形式。针对没有法规依据、不符合根本原则的“陈规陋习、习惯做法”进行批驳整改、具体规范,推动党指挥枪的政治设计和制度安排落实到末端。
为了让政治干部担任指挥员名副其实,海军从今年开始,对舰艇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的预选对象实行全训考核,考核项目参照舰艇长全训考核。
一条“红线”格外清晰:“不合格者一律不予提升。”对于这道“紧箍咒”,有些基层政治工作干部感到很突然——有的全训考核没有合格,直接被挡在提升门槛之外;有的暂时还没有机会全训考核,不得不“代理”等待转正。
对此,海军领导态度很坚决:为了长远需要,为了把“党指挥枪”根本原则真正立起来,必须忍一时之痛,让“紧箍咒”紧起来,倒逼政治工作干部学军事、练指挥。
整顿就要直面矛盾和问题,深入整顿就得“针针见血、刀刀见骨”,绝不能讳疾忌医。海军政治工作部领导说:“面对深度剖析不断显现的深层次矛盾,钉子再多、再扎人,也要一颗一颗拔掉,直到‘捅破脓包’,除病除根。”
某单位是一个老典型,担负的使命任务较重,可前几年接二连三“冒泡”。是为了声誉遮着掩着护着?还是主动“捅破脓包”?
问题反馈上来,海军领导不谋而合: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是谁的问题,绝不被荣誉“绑架”,绝不姑息迁就,绝不大事化小。随后,单位主官调整、涉事相关人员受到严肃处理……这支部队很快摆脱问题羁绊,近两年多次出色完成重大任务。
“严下先严上,正人先正己。”在海军机关,海军领导这样一句话常萦绕在大家耳边:“问题在基层,根子在机关。基层出了任何问题,机关都要从中找到自身的问题加以改进。”
去年以来,海军党委出台全面从严治党、党委自身作风建设、领导干部有关待遇规定、重大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等规范性文件,推动重大事项、敏感事项在阳光下操作,立起了以上率下、标本兼治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