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最炫“亚洲风”来袭,这个新闻中心的“三高”体验了解一下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硕 发布:2019-05-14 17:58:22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高科技+特色传统文化,互动体验根本停不下来

智能机器人“艾米”。中国军网记者 张硕 摄

来到新闻中心的记者,无论是咨询、问路还是导航,都会去找迎宾使者“艾米”,这个“红人”其实是一款智能机器人。新闻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艾米”具备实时地图构建和定位导航技术,以及精准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语音对话即能获取大会信息。“艾米”对记者们抛出的各路问题都能对答如流,深受中外记者的喜爱。

除了智能机器人,新闻中心内的“黑科技”随处可见。

记者体验AR博物馆。中国军网记者 张硕 摄

手持“电子放大镜”,识别屏幕上残缺的佛像,佛像从左臂到头部等残缺的部分一瞬间被完整还原了,这个奇妙炫酷的体验来自AR博物馆。记者手中的放大镜设备其实是个5G手持AR探索镜,它以专用的“AR手持终端+数字内容”的形式,以实物叠加动态效果让静态场景“活”了起来,不需要解说就可让体验者生动了解历史文化。知识性趣味性十足!

动图:采用极速3D打印技术制作大会LOGO

首次引入的3D打印展示区引起了记者们的关注。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展示的产品均采用极速3D打印LEAP技术,以微米级别精度打印成型,最高可达120cm/h的打印速度,较传统3D打印提升100倍以上,打印10厘米高的模型大约6分钟就可以完成。在体验区,记者可对成型的大会标志进行涂色互动,体验极快速度定制专属DIY纪念品的科技之感。

记者DIY纪念品的成果展示。中国军网记者 张硕 摄

除了高科技产品的体验,非遗展示互动项目深得大家喜爱。

非遗传承人徐立宾正在进行传统国画创作。中国军网记者 张硕 摄

“徐老师,您帮我指点一下。”这些天,徐立宾很忙。再一次担任“互动导师”的他,已经是大型国际会议文化展示区的“老面孔”了。作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京彩瓷第五代非遗传承人,徐立宾坦言他十分珍惜每一次向境内外记者展示非遗技艺的机会。“看上去很难,其实几分钟就能完成一幅简单的画作。” 在徐立宾的耐心指导下,零基础的中外记者纷纷大胆尝试,画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看到这么多记者亲身体验非遗制作,徐立宾十分开心地对记者说:“文化展示是传播中国文化精髓最好的平台,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亚洲范围,甚至在世界范围能够有更大的影响。”

晚上8点,非遗展示互动区仍然十分火热。中国军网记者 张硕 摄

新闻中心邀请了4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将在会议期间进行传统国画、玉石宫花、京瓷彩绘、软陶工艺制作的演示和教学,传播中华文化。

1 2 3

责任编辑:刘秋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