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关于长征这十道题(下集),权威答案在这里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陈婕
2016-10-18 13:48

第七题

张闻天为什么能写出《遵义会议决议》?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决议》是张闻天起草的。这个文献是以张闻天在会上作的“反报告”提纲为基础、依据会议讨论中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及其他同志的发言形成的意见写成的。这个文献系统总结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战略战术原则,是对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思想的第一次系统论述,是党和军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张闻天为什么能够在会后的行军途中写出这一光辉文献?从他在中央苏区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仔细研究可以发现,《遵义会议决议》采用了张闻天自福建事变至长征前夕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的若干思想观点以至表述这些思想观点的语言。

内容同《遵义会议决议》直接有关的文章至少有以下诸篇:

《关于苏维埃政府的〈宣言〉与反机会主义的斗争》(1933年11月21日)。此文写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与福建人民政府、十九路军签订抗日反蒋协定的当天。它从反倾向斗争的高度,严肃地批评以博古为代表的关门主义的错误观点。张闻天估计到,在全国的民族危机面前,“个别的国民党军阀有接受我们宣言的可能”。我们应该“利用这种可能”,“在个别地方进行上层统一战线”。我们不怕同他们订立反日反蒋的作战的战斗协定。“我们的任务不是关起大门来表示自己无产阶级的纯洁,而是经过这种协定来更进一步的开展民族革命战争”。他嘲笑否认一切这种妥协的可能的“左”倾幼稚病者把订立这种作战协定的谈判当作儿戏,指责他们“这除了表示出他们对于‘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一窍不通以外,没有别的”。

张闻天进而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这一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层次上,阐明应该怎样看待突围转移的战略决策。他自觉地运用这一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指出,那些机械论者,由于不了解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或者是保卫苏区,在苏区内部同敌人拼命,直到一兵一卒,同苏区的每寸领土共存亡。或者是放弃苏区,放弃苏维埃的革命,而退却逃跑……个人的英雄主义拼命主义,或者失败主义,逃跑主义,是这些机械论者所找到的仅有的出路”。这是对第五次反“围剿”中“左”倾军事路线发展轨迹的第一次概括。

由此可见,在长征出发前,张闻天的思想已经同毛泽东的思想基本一致,上述一系列文章为他在遵义会议上做反报告和会后写成决议奠定的基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