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全党全军,80年过去了,我们的“初心”是否依旧如昨?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王松华 彭利华责任编辑:侯卧松
2016-12-13 14:54

习主席深刻指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什么是“初心”? 80年前的伟大长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最质朴、最纯粹、最具革命豪情的“初心”。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其实就是“初心”的宣言,“初心”的宣传,“初心”的播种。

历史,是最光亮的镜子;纪念,是为了更好前行。80年来,长征作为一部举世瞩目的光辉史诗,焕发着永恒的精神光芒,同时又像一位饱经苦难辉煌的历史巨人,时刻向全党全军发出跨越时空“初心”叩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正是对“初心”叩问的有力回应,并由此获取不断前进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

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比80年前少,更需要每个共产党人从长征历史中叩问“初心”,重拾“初心”,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前行,为夺取新长征的伟大胜利汇聚起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力量。

一问80年前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信仰高地是否依然挺立?

在湘江战役纪念馆,有一张特殊的表格。其中标注的地点有三个:全州县、兴安县、资源县,对应的数字则分别是:77、1、 2。

这张表格纪录的是1934年桂北青年参加红军的人数。其中全州县、兴安县两个县是湘江战役的发生地,湘江战役后,红军曾在资源县休整。8万多红军将士曾浴血奋战过的地方,追随者才区区80人,其中两个县近乎为零,这在党史军史上绝无仅有。为老百姓打天下的红军,为什么在此举步维艰?在同是湘江战役发生地的灌阳县新圩镇可以找到答案。

镇上有口深不见底的井叫酒海井。井里既没酒、也没海,却有红军战士不屈的冤魂。1934年11月,红五师100多名来不及转移的伤员,被国民党地主武装当众一一剥去衣服,用麻绳捆着,挨个丢进水井后,用机枪扫射,赶尽杀绝,无一幸免。亲眼目睹这一惨状的群众口口相传:“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万年不喝酒海泉”。并非百姓不拥护红军,而是敌人实在太凶残。

张庆涛创作的油画《湘江·1934》。

红军将士面临的绝境、承受的牺牲又何止这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国民党“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疯狂叫嚣下,苏区人口剧减60多万人。后被毛主席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家被国民党杀了66人,27位近亲,39位远亲,男女老少,连婴孩都没放过。长征将士中,许多人正是背负着家被尽毁、亲人悉数被残害的血海深仇踏上长征路,而前方等待他们的是更大的牺牲。没有人能准确说出究竟有多少名红军永远留在了长征路上。单是江西兴国一个县,长征中牺牲的烈士就达12038人,平均每公里一人。

是什么力量支撑红军将士能承受这种举世罕见的牺牲,并于绝境险境中取得最后胜利?唯有信仰二字。

连国民党的御用文人、少将参议胡羽高也不得不叹服:“共匪西窜,为中华有史以来未见如此破天荒之流寇,即民国南北战争,亦无此绵延不断万里之穷兵,盖共匪有主义,有背景,有组织……”

这其中的“主义”无疑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基、信仰之本。自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发行后,在欧洲游荡的“共产主义的幽灵”, 犹如疾雷闪电,刺破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重重乌云,共产党横空出世,高擎共产主义大旗投入救国救民大业,使中国革命犹如“立于高山之颠远看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尽管遭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挫折,也曾出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俄经验神圣化”的严重偏差,但共产主义信仰始终是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压倒一切困难的力量之源。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实行共产主义”

“共产党是工农穷人的党,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队伍”

“打土豪,分田地,工农翻身得解放”

……

长征中,无论战斗多么频繁,所处环境如何艰苦,红军走到哪里就把标语写到哪里,用群众语言传播革命真理,处处燃起信仰的火炬。遵义地区群众描述红军张贴标语等宣传品的情况说:“红军一到,满街热闹,墙上鲜红,好似过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群红军小战士为什么参加红军,最多的回答是“因为红军是革命的队伍,打地主和帝国主义”。

无独有偶。曾“被迫”跟随红六军团长征18个月的英国传教士鲁道夫·勃沙特(中文名薄复礼)回到英国后,人们邀请他去演讲,原本是想听听传说中“共匪”的“狰狞面目”,结果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著是前所未闻的,他们的热情是真诚的、令人惊奇的。”

在这些“局外人”的客观描述下,红军战士的坚定信仰跃然而出,让世界感受到了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之“东方魔力”。

贵州石阡县有座困牛山,三面临河,两面悬崖峭壁。1934年10月,红六军团遭到湘桂黔三省敌军重兵包围,十八师五十二团400多名战士担负掩护军团主力突围任务,经过三昼夜的殊死战斗,仅剩的130多名战士弹尽粮绝,他们宁死不作俘虏,砸坏枪支,高呼口号,集体跳崖,壮烈牺牲。

像这样为信仰而战、不惧任何牺牲的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比比皆是。因为信仰,长征成为“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彰显出不可阻挡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用一个又一个奇迹,印证着歌德那句名言——“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红军将士由此涅槃重生、越战越强。

坚定的信仰能使对手胆寒。就连“围剿”红军的始作俑者蒋介石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失败是因为他的军队是“六无”之军,而“六无”之首,就是“无主义”。张学良也道出了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真因:“因为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

“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回望长征,如何像红军将士那样,把共产主义信仰扎深扎实,无疑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

基石不牢,地动山摇。共产党人信仰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当今中国,决不能无视这样一个现实:曾经,如果有人讲起共产主义信仰,要么应者寥寥,要么被视为另类、引起争论。甚至有的共产党员讲起来也理不直气不壮,导致信仰大厦被笼上层层迷雾,陷入“嘴上喊重要,心里犯嘀咕,行动难自觉”的怪圈。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30多年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科学指南。但为什么信仰缺失、迷失的现象仍然很突出?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像当年红军将士那样,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用最通俗的语言、最具体的行动,把信仰的旗帜鲜明地树立起来,廓清理论上的迷雾,切实以“彻底的理论说服人”,从而使共产主义信仰在每个共产党人心中深深扎根,“四个自信”成为全党全民的“中国自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