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大波好战士提干路上“技能满格”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刘建伟 姜嘉霖 等责任编辑:董玥
2017-05-22 14:05

今天,我们怎么看待“提干生”

■ 刘建伟

在人民军队的序列里,有这样一个人才群体,他们就是优秀士兵保送入学成长起来的干部,俗称“提干生”。“提干生”和军校生、国防生以及近年来刚刚出现的大学生士兵提干干部一样,是我军干部队伍的主要来源渠道之一。尽管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提干生”在干部员额中的比重已经大大减少,但他们在部队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却一点不小。如何看待、怎么培养“提干生”,是部队各级领导机关必须直面的一个时代课题。

一如既往重视。有些领导总觉得“提干生”没有发展后劲。殊不知,人民军队从建军之初到改革强军的今天,历经无数次改革和人才结构的调整,“提干生”作为干部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应该看到,“提干生”们在军营圆梦时所迸发出的巨大力量,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希望,更成为驱动部队发展的源动力之一,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社会青年投身军旅、报效祖国。

与时俱进看待。过去对“提干生”,大家的习惯印象是“飞毛腿”“神枪手”“老黄牛”。殊不知,随着我军人才选拔标准的不断提高,今天从优秀士兵中遴选出来的“提干生”,能力素质早已随部队建设的“水涨”而“船高”。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他们,我们就会发现,如今的“提干生”群体,跟军校生、国防生群体一样,人才辈出、高手如云。像曾升铨、何祥美、向南林、降巴克珠等典型,他们既是兵中的骄子、部队的骄傲,更是时代的典型。

△ 何祥美

一视同仁培养。不可否认的是,“提干生”因“出身”的原因,往往年龄大、学历低、起步晚,成长的路上往往更加“脆弱”。这就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培养“提干生”时,必须要一视同仁,不能因惯性思维而刻意“回避”甚至“忽略”。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机遇,对于学历起点较低的“提干生”来说,成长机遇就更少了,有的人甚至可能就只有一次。本期记者调查中一个标兵连长因错过一次学习的机会而抱憾离开军营的故事,在基层部队并非个别。

当前,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深入推进,武器装备和新型作战力量快速发展,对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了如何看待的前提之后,更关键的就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头脑中撕掉固有的“标签”、打碎“条条框框”,统一按照新型军事人才的选拔标准选优去劣、优中选优,既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为“提干生”公平提供选送入学、任职培训、丰富经历等机会。如此,方能激励“提干生”群体不断奋进,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本文刊于2017年5月22日解放军报

“军营观察”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