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一万多关东军为何敢叫板三十万东北军?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徐平责任编辑:任爽
2017-09-18 18:50

不抵抗主义成就了关东军的军事冒险

我们经常说的一万多关东军PK三十多万的东北军,也不完全准确。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东北军留驻东北的尚有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炮兵1个旅和省防旅,虽然人数有19万之众,但装备都较关内精锐部队差,尤其是省防军,一个旅的作战能力抵不上国防旅的三分之一。而且兵力部署过于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东北军19万人部署在南起山海关北至满洲里的东北广大地区,没有重点。

占领沈阳的日军。

而日军的主要力量则都集中在以沈阳为中心、以南满铁路为线的地区内。占据交通要冲,便于迅速前出。并且,驻附近的日本海外兵团之一的朝鲜驻屯军可迅速增援。

《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认为:“对满洲的张学良军,开战之初即予以严厉打击,以摧垮其战斗意志为根本方针。开战后短期内集结全部兵力于奉天,以全力进行决战。在一夜之间占领奉天,在列国干涉尚未开始以前,必须迅速完全占领预定地域”。

参与制订该方案的人们从开始即认为“必将采取军事行动。但在20万张学良军的包围下,1万日军以寻常交战方式不能与之对抗。倘至事态紧急,一触即发之际,如不抢先发动攻击,断难取胜。”石原更认为,“如今正是日本兴亡关头最关重要的天赐良机,确信不致扩及满洲以外即可收拾时局,以周密计划与闪电行动断然予以实行”。

因此关东军从一开始就采取突然袭击,迅速占领要点,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式,以弥补与东北军在兵力上的差距。以石原为核心的关东军,其作战态度是“即使杀鸡用牛刀,也要一刀做个了断”。

图为日军占领吉林东北军军械厂。

而中国军队的克制和忍耐,更是大大出乎关东军的意外。北大营的8000名守军被只有700名左右的日军一个大队击溃。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辽、吉的交通要道和城市,因兵力严重不足,一再电催增加兵力。为此,日本军部从朝鲜、上海和日本先后增调第二十师团、第十师团、第八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六师团进入东北。加上原来的第二师团和独立铁路守备队,总兵力近10万人。中国军队错失了最好的防守反击时机。

无论怎么说,东北军在兵员数量的优势是绝对的,正是奉行的不抵抗主义,使得看似一场不可能成功的军事冒险侥幸获胜。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可以避免重演!

日军炮轰北大营。

(作者系军史专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