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桐岭社区的品牌项目是“兵妈妈进军营”,通过组织兵妈妈军营探访活动,缓解了新兵的思乡之情,也扫除了兵妈妈们儿行千里的担忧之情,进一步营造了“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
——瑞安市“爱心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行项目化运作,按照一人一档进行优抚对象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上门走访,并详细记录其年龄、生日、有无慢性病、能否自理、家庭收入状况、主要诉求等资料,并对其需求进行深层次归纳,将其划分为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慰藉、事务代办、个案帮扶等五类,先后采集305户退伍老军人的信息资料。瑞安爱心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及时向当地民政部门反映了许多退伍老兵希望与多年未见面的老战友聚会的意愿。经民政部门协调,30多名社工集体策划,联系了140 名老战友,开展建军节退伍老兵特别活动,既引导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又赢得优抚对象的一致好评。这些活动让优抚对象充分感受到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有效缓解了优抚对象因待遇“失衡”导致的心理“失落”等问题,实现政府、社会组织、优抚对象三方共赢的社会效应。
——慈溪市江北区民政局引入社会工作协会承接优扶项目实施。通过“公益+社工”“公益+ 微心愿”“公益+ 故事”等方式,运用“社会工作者+ 义工”的服务模式,携手中国宁波网民生一点通林平微信、微心愿工作室等15 家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倡导、圆梦行动、精神慰藉、生活关怀、就业扶贫等活动,使优抚对象在获得政府定期补助的同时,得到社会力量关心关爱。活动还围绕着“情暖老兵”“梦圆老兵”“寻忆老兵”展开。其中在“重温红色记忆——寻忆老兵”活动中,志愿者深入采访,撰写了十个老兵故事,编撰成《铁血铸军魂》一书,老兵故事宣讲队成员也走进企业社区,把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故事形式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慈溪市还通过“优抚微心愿”活动,建立退役士兵社会化帮扶解困新机制。一年多时间,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分批征集到182 个微心愿,通过网站、报纸、现场认领等办法,142 个基层党组织、工会组织、妇联组织、社团组织、社区组织和个人领取办理了优抚微心愿,解决了大量退役军人的现实困难和需求。
——丽水市庆元县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通过“金太阳”养老服务中心,在蒙洲街道、松源街道为当地的在乡复员军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与“金太阳”养老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协议,根据优抚对象的实际需求制订工作计划,建立服务档案,配备专业服务人员,上门提供多样化服务,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的服务水准。遂昌县通过政府购买丽水市“吾爱吾老服务中心”的服务方式,为优抚对象提供个人卫生护理、家居卫生保洁、代为购买物品等服务,为优抚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312 次。
——海宁市南苑社区绿叶工作室,免费开展“功臣幸福家园”项目,筛选10 名迫切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组成一个活动小组,经过互动游戏、故事分享、学习参观等专业工作方法,让优抚对象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舟山市定海区香园社区,针对社区内部分高龄“空巢”优抚对象就餐难问题,采用公益众筹方式,兴办了名为“7O后服务社”的社区老年食堂,由社工和志愿者负责日常运行服务。社区优抚对象刘成田老两口年事已高,子女不在身边,平时的一日三餐成了他们的头等难事。社区了解情况后,安排夫妇二人在社区老年餐厅免费就餐。就餐问题解决后,老夫妇特意为社区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温州大学阳光志愿者成立的温州市瓯海区阳光使者志愿服务中心,购买“你的心声,我来聆听”优抚对象服务项目。截至目前,通过各方合作,面向鹿城区396 位优抚对象开展了3000 多人次服务。

抗美援朝老战士为温岭市阳光拥军服务中心赠送锦旗
用不着烦琐的举例,156 个社会化拥军的品牌,如春笋在浙江大地生根发芽、拔节抽穗。常山县的“首善之局,军人之家”六个服务队,金华市的“雏鹰假日小队”“红袖套志愿服务队”,温州市瓯海区的“启晨社工服务中心”,慈溪的“小红帽义工队”,宁波的老兵大讲堂、老兵志愿者、军人学习日、优抚微心愿等,都成了远近闻名的双拥品牌。他们把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落实到一家一户,也将新时代的双拥火炬高高擎起。
(调研组成员:邵 平 刘希金 赵剑平 肖福恒 肖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