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学子走进边疆军营,“象牙塔”与“烽火台”擦出了什么火花?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王雪振责任编辑:乔梦
2018-06-27 23:19

官兵在南开书屋挑选书籍。

19岁的上等兵陈凡对理论教育一直有排斥,每逢上课,别人在认真听,他的眼睛总是转溜溜地往其他地方看,别人在认真记,他不记,笔在手指间来回翻转,看得人干着急。

陈凡的排长李洋对这个问题反复讲评过很多次,但效果都不大。有时候,李洋气得实在不行了,不得不采用一些行政强制手段,但李洋也知道,这种手段只能管得了表面的形,却收不了内在的心。

后来,陈凡是被理论宣讲团的乔敏点醒的。

乔敏在一对一辅导中,曾经问陈凡,“离开部队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成为公司老总,很厉害的那种。”

乔敏说:“很棒的想法啊,那你可得努力筹划学习了,有多大的目标,就必须下多大的力气。”乔敏说这话的时候,排长李洋在一旁戳了一下陈凡,陈凡知道李洋的意思。

采访时,陈凡说,“那一刻,我真觉得自己挺不好意思的,我问自己,学习方面的努力,我做到了多少?如果一如既往,想法真能实现吗?不改变是不行了。”

对于这样的认知改变,该团政委周该成很是欣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我们需要的,其实往往是个态度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都好办。”

新的东西,还在萌芽

实际上,该团与南开大学理论宣讲团的碰撞交流,产生的效用还不止这些。

相较于一些场面大、气氛活的交流互动活动,作为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田佳佳更想做的是找一个连队党支部,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搞好共建共育活动。

南开大学理论宣讲团成员与官兵共同开展活动。

但共建共育活动并非一蹴而就,比如党课共享制度这一点,就需要长久持续的碰撞。

在田佳佳的眼里,部队的党课制度落实更规范化,内容与部队职能使命任务以及建设进程都贴合紧密,值得参考和借鉴。而高校党课显得轻松活泼一些,利用视频连线等手段彼此调和,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共受熏陶的目的。

田佳佳想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她还想让两个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结成帮带对子,结合微信等手段,相互交流,共同提升,“以此改变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组织黏合性不强的现状”。

交流回访活动也在筹划的盘子内,支部共建共育的方案提出后,该团选定荣誉连队“军事训练标兵连”的党支部参与该活动。两个党支部计划利用官兵休假等时机,遴选少数优秀官兵代表回南开大学进行交流,田佳佳还准备开展一项“边疆军人素质拓展计划”,当官兵回访时,开展演讲培训、人文讲座等活动,让官兵更好地拓展视野、提升素质。

李冰还是喜欢在深夜加班,不过这次活动之后,他发现南开大学学子们,不仅起到了搅活一池春水的作用,更多的正向效益也在悄然展现。

那天的朗诵会,马天鑫对李冰说:“经过和宣讲团的同学们交流,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李冰认为马天鑫说的是心里话,直击心底的碰撞,才能触碰人的灵魂,激发无穷的向上力量。这正是他力邀南开大学学子们来团队搞互动交流的初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