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蒋上尉的爱情开了花,在大山深处……

来源:解放军出版社作者:严德勇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11-06 22:23

蒋上尉是一位长着标准国字脸的帅哥。剑眉飞扬、双目如电,古铜色的皮肤泛着油彩光泽。他是原广州军区某部机关的正连职参谋。这样一位浑身透着阳刚气的青年军官,偏偏还能吟诗作赋,书法也不赖。

部队流传一句军官找对象的俗语:“少尉太小,上尉太老,中尉正好。”当然,“上尉太老”也非绝对。能文能武、英俊帅气、尚未婚娶的蒋上尉,却成为不少随军家属竞相说媒的对象。

这不,一位旅首长夫人,兴冲冲地邀请蒋上尉到自己家里做客。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席间,陪同蒋上尉吃饭的,除了旅首长夫妇,还有一位圆脸大手、体型健硕的姑娘。姑娘是首长夫人的侄女,佯装害羞状的姑娘,时不时扑闪着铜铃般的大眼瞟一瞟蒋上尉。

然而,落花虽有心,流水却无意。早已识透首长夫妇动机的蒋上尉,对这位被首长夫人连声称赞“富态旺夫”的姑娘完全无感。于是,蒋上尉目不斜视、正襟危坐,一顿饭吃得不声不响、不咸不淡。

宴席最终不欢而散。

后来,原本符合晋升副营职条件的蒋上尉,被平职安排到地处广西十万大山深处的基层连队,在艰苦的环境中接受“磨砺锻炼”。

旅首长关上了蒋上尉事业的一扇窗户,上帝却为蒋上尉打开了一扇爱情的大门。

蒋上尉隐逸山林不到三个月,绚丽动人的爱情天使就敲开了蒋上尉的心扉。此爱情故事说来真是一段传奇,美丽的爱情故事发生在美丽的珞珈山下、东湖湖畔。

那年夏天,蒋上尉休假路过武汉,便寻思着去武汉大学看望一位正在读博的高中同学。十多年前,那时蒋上尉所在部队规定:军人外出一律着军装!

在美丽的大学校园里,一身戎装的蒋上尉军姿笔挺,格外引人侧目。当他走在树木葱茏的东湖林荫路上时,突然发现,迎面走来一位学生模样的秀丽女孩,一袭碎花连衣裙,长发飘飘如千寻飞瀑,明眸皓齿、顾盼生辉,宛如画中人物一般。

蒋上尉的心突然“怦怦怦”剧烈跳动起来,一股异样的电流让蒋上尉头脑发懵、双耳赤红。

近了,近了……

女孩似乎也发现了这位一身挺拔军装的帅小伙。蒋上尉脸上的异样表情,让女孩脸上泛起羞怯的神色。她埋下头,脚步变快,准备从蒋上尉身边快速侧身而过。

突然,蒋上尉鬼使神差般,往左一个侧身,挡在女孩面前,莫名其妙地给美丽的女孩“啪”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女孩猛地抬起头,满脸羞红地望着蒋上尉,眼神中满是错愕。

这时,蒋上尉突然扬起左手腕,盯着手表上的指针,憋红着阳刚帅气的脸,一脸憨厚地问女孩:“同学,请问你需要问时间吗?”

女孩“扑哧”一声笑了。一惊一笑间,蒋上尉俘获了芳心!

人生最美是初见。这一刻的东湖,波光潋滟……

湖畔爱情很美满,现实考验很骨感。

美好的时光总是脚步匆匆。一个多月的假期过后,蒋上尉不得不告别心上的人儿,回到广西十万大山深处的艰苦连队。

连队有多艰苦?首先,在这个信息触角高度发达的时代,连队只有一部军线电话,根本无法拨打外线电话。连队没有互联网,几乎没有手机信号。官兵自嘲“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

蒋上尉开始了和心上人的鸿雁传书。然而,旅部通信员每半月才给连队送一次报纸信件,翘首盼望心上人信件的日子很熬人。

如何捕捉那时有时无、气若游丝的手机信号?蒋上尉想了许多办法,都不尽如人意。

有一天,把蒋上尉发配到这个连队的那位旅首长,也许是很久没有见到蒋上尉分外“想念”的缘故,突然驱车来到连队检查工作。

全连集合,唯独缺少连长蒋上尉。

“连长干吗去了?!”旅首长满脸怒气地逼问。

指导员怯生生地回答:“在后山的那棵大树上。”

“荒唐!在树上干什么?”旅首长追问。

“那棵树上有时会有一点手机信号……”

旅首长在指导员的带领下,爬上后山,只见在一棵最高大的树上,身着迷彩服的蒋上尉,爬到了接近树梢的部位,将手机高高地伸向空中。

蒋上尉对旅首长的到来浑然不觉,焦灼的嘴唇咧开着,不时对着手机发出“喂喂”声……

这一次,旅首长静静地站在树下,没有粗暴地打断蒋上尉。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年后,蒋上尉的爱情开了花,他和心上人走进了婚姻殿堂。新娘来到这个需要爬到树上打电话的连队,在连队饭堂举行了一场简单朴素的结婚仪式。新娘的美貌容颜和知性气质,震惊了全连官兵,官兵笑称:“连长爬这一年的树,真值!”

又爬了一年的树之后,蒋上尉的爱情结了果,一位眉目如画的小千金呱呱坠地了。蒋上尉爬树爬得更勤了,很多时候,手机里传来的婴儿嬉笑声,能让蒋上尉脸上的笑容流光溢彩一整天。

时间又过去了很长时间,细心的官兵突然发现,连长突然变得愁眉不展,脸上悄悄地爬上了心事的藤蔓。

一次周末,蒋上尉上了一趟路途迢迢的驻地县城,带回一个服装店塑胶模特的人头模型和一张自己的大尺寸彩色打印大头照。他将和自己的脸庞几乎等比例的大头照,小心翼翼地用强力胶粘到人头模型上。不一会儿,一个英俊帅气、栩栩如生的蒋上尉“脑袋”出现在大家面前。

官兵一头雾水,不知连长“克隆”自己的脑袋,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

几天以后,蒋上尉将自己的“克隆脑袋”装进行李箱,踏上了探亲的旅途。

再次返回连队时,蒋上尉脸上恢复了往昔流光溢彩的笑容。

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当年能文能武、英俊帅气的蒋上尉,经过岁月的淬火炼钢,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正团职干部,肩扛上校军衔,担任一个驻地在广州的团级单位的军事主官。他的爱人和宝贝千金也随了军,在美丽的羊城,一家三口终于团聚,其乐融融。

一次,一名当年从连队退伍的老班长在广州偶遇老连长。在一家烧烤店,两位久别重逢的老战友吃着烤串,喝着啤酒,相谈甚欢。借着酒兴,老班长问起老连长当年“克隆脑袋”究竟用来干什么?

如今的蒋上校,开始娓娓讲述当初自己还是蒋上尉时的辛酸往事,慢慢解开了一直盘旋在老班长心头的谜团:原来,那段时间,尚未满周岁的宝宝经常半夜哭闹,年轻孤单的妻子将宝宝哄睡之后,常常对着漫漫黑夜辗转难眠,黑夜中总觉得有什么邪恶之物环伺周围,小心脏蜷缩着,吓得浑身瑟瑟发抖。

为此愁绪满怀的蒋上尉,在思考良久之后,便“克隆”了自己的脑袋。探亲回家时,他还买来了一尊和自己等高的塑胶模特,并安装上了自己的“克隆脑袋”。他还给塑胶模特穿上自己的全套军装,并戴上军帽。于是,一个栩栩如生的“自己”,便每时每刻都守护在妻子和宝宝身边了。

神奇的是,这个英俊威武的“克隆蒋上尉”还真是发挥了“避邪”作用,妻子夜晚不再害怕了,宝宝还一个劲地冲“克隆人”咿咿呀呀叫“爸爸”。

就这样,一边奉献青春、一边呵护爱情的蒋上尉,又精神抖擞、满腔热忱地走进广西十万大山深处……

解放军出版社•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