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幕的这个大会,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作者:杨国军 王公子责任编辑:董玥
2018-11-08 08:31

有人说:如今我们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不带钥匙,但是不能不带手机。一部智能手机几乎可以解决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而把我们与这一切链接在一起的,是互联网无处不在的触角。

在这样的触角之下,在这个网络几乎和水电一样普及的年代,很难说哪个人、哪座军营会与网络绝缘。1998年,《解放军报》刊发了一则消息:海军建成我军第一个政治工作信息网。此后,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全军宣传文化信息网和全军信息网相继发布,构成了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军队内部网。

实际上,从内网开始并不奇怪。世界互联网出现之时,也只是在美军APPA制定的协定下,为军事信息传输而设计的小规模交互平台。

如今,当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在珠海上空震撼亮相时,无数网友都能同步在各个平台观看讨论;火热的训练场景、先进的武器装备、官兵们精彩的生活在抖音、快手纷纷呈现;头条、微信、微博上,各种军事信息吸引着网友的目光……当我们开始拥抱网络,网络也带给我们十足的惊喜。

其实,这种惊喜来得并不容易。在军营管理和网络开放的命题面前,有不少人仍然在纠结、在犹豫,将其简单地对立。如同当年收音机等新鲜事物初遇军营,面对官兵的呼声期盼,很多人选择了回避和封堵。

拒绝网络就是拒绝时代,脱离网络就会脱离官兵。其实,如果我们放开思维理念的闸门,它非但不是想象中的“洪水猛兽”,还会在部队教育管理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如同某部“红蓝融合”,为生命线加装数据链;某集团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考试测评等工作都进入了APP,开启了掌上时代;陆军某师利用新媒体征集官兵故事,开展“众筹”式教育成为时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提出要运用互联网等创新手段开展工作。顺应军营管理的特殊要求,结合实际做好各种预想预防,在过程中实时监控全程把握尺度,这是对待网络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对运用互联网等创新手段的能力自信。

过关不能避关,过关才能驭关。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目标,我们坚信:未来战场的胜利一定是属于“互联网+”的军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