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明特稿丨“生命禁区”康西瓦,铭记边关忠诚烈士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吴苏琳 发布:2019-04-03 01:22:2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任务部队在康西瓦训练基地开展实战化训练。 吴苏琳摄

“5407米是我人生的顶峰,我用行动证明了一切”

“我乃河尾滩边防连第一届守防战士,2011年来此。虽营房未建条件艰苦,但我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在这即将退伍的日子里,特此前来向神圣而伟大的连队告别。5407米(记者注:帐篷营地高度)是我人生的顶峰,我用行动证明了一切。今生来此无怨无悔,为祖国献上我忠诚的心……”

这是记者在河尾滩老营房断壁残垣上意外发现的士兵心语。那位没有留下名字的士兵,如今已回到幸福家园,成为茫茫人海的一朵小小浪花。他在海拔5400多米的高度写下的这段文字,折射的是边防军人扎根雪域高原、守卫祖国边疆的英雄气概与铁血情怀。

艰苦彰显本色,困难铸就英雄。无论是硝烟烈火的练兵场,还是雪域高原的边防线,军人的职业注定与艰苦为伴。忠诚无声的康西瓦,以其“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精神特质,在生物学家划定的“生命禁区”里,助推了以“热爱边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为核心的“喀喇昆仑精神”的孕育和发扬,激励着边防军人以“身居特殊位置、肩负特殊使命、感受特殊关怀、争做特殊贡献”的家国情怀,在雪域高原忠实履行神圣职责。

陵园的寂静,缘于边境的安宁。

康西瓦,精神的高地,忠诚的丰碑!

今日康西瓦,砥砺高原劲旅的演兵场

实力,是正义的后盾、和平的保证。

硝烟渐散,使命在前。

国家的领土主权在哪里,军队砺兵铸剑的步伐就在哪里。随着军事训练向纵深发展,康西瓦因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成为高原训练的演兵场,4300米的海拔成为高原官兵能力检验的起始点。

或许还有人记得世纪之交铁骑闯高原的惊险。为检验机械化部队高原遂行任务的能力,某装甲团受领了试验任务。新藏线上,老式坦克喷吐着黑烟,履带碾过冰雪覆盖的达坂。险峻的道路、强烈的高原反应、故障不断的装备,使车队日行不过百余公里。小分队抵达康西瓦时,人员和装备已经支撑到了极限。

上山倍感环境险,上山方知练兵难。适应高原、熟悉高原是遂行作战任务的基本前提。在实战化训练的大潮中,康西瓦由当年的季节性训练场转变为常态化训练基地,一支支部队在此接受贴近实战的严格检验,茫茫雪域高原已经成为培育战斗精神、砥砺高原劲旅的大舞台。

南疆军区工兵团,与康西瓦有着特殊情感。部队在任务极为艰巨、条件极端恶劣、时间极为紧迫的情况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创造了我军高海拔地区工程保障的感人业绩。中央军委给雪山深处艰苦拼搏的工兵团记集体一等功。崇高殊荣的背后,是多大的困难、多大的奉献!

长期驻守边疆的某机械化步兵师地处南疆,一条新藏线将戈壁大漠中的战术训练场与数百公里外的康西瓦训练基地紧紧相连。晨曦时分,战斗的号角催醒了沉睡的高原,实弹战术演练在康西瓦那巍巍雪山间拉开大幕。指挥员精准指挥部队行动,自行火炮武器系统从前沿一直打到纵深,破障分队在火力掩护下快速前出,为攻击部队开辟出胜利的通途,新型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从多个方向快速突进,步坦协同势不可挡地将“敌”防御体系割成碎片……

结 语

2015年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和2017年7月30日的朱日和训练基地,对于高原军人,是有着特殊意义、特别荣光的历史时刻:当年与他们共同坚守“生命禁区”的边防团长,如今的共和国将军,率领由“高原劲旅”官兵驾驭的国产新型自行火炮武器系统方队,带着“进藏先遣连”崇高的理想、康西瓦无声的忠诚,带着卫国戍边的风雪、实战化训练的硝烟,威武雄壮地接受最高统帅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康西瓦沸腾了,喀喇昆仑沸腾了,雪域高原沸腾了。从边防哨所到驻训部队,从坚守战位的高原战士,到荣归故里的昆仑老兵,无数人心潮澎湃、热泪纵横。在这辉煌的时刻,流血牺牲拼搏奉献的价值倍增,高原戍边的每一片雪花,砺兵铸剑的每一缕硝烟,都化为自豪与温暖。

忠诚无声的康西瓦,因自卫反击而守望高原,因戍边守防而激励高原,因砺兵铸剑而扬威高原,他见证了半个多世纪边防军人在“生命禁区”书写的忠诚,激励着改革大潮洗礼的人民军队阔步向前!

信仰,是一种力量;坚守,是一份光荣;前进,是一种责任!

1 2 3

责任编辑:杨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