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姚云竹将军

来源:“解放军生活杂志”微信公众号作者:余彦隆责任编辑:吴昊
2015-10-20 21:51

记:您在世界军事研究领域作出了很多成绩,哪些是你最感自豪的?

姚:作为一个研究员,最感自豪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军队领导的重视和部队官兵的认可,并能直接影响到军队建设决策,为我军现代化发挥决策咨询作用。

记:您的军事生涯源自哪里?流向哪里?是如何汹涌壮阔起来的?

姚:我出生于军人家庭,我对军队的热爱,肯定与父辈的影响分不开,也是我选择军人生涯的原动力。参军后,军队给了我读书深造的机会,给了我创造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也帮助我成就了军事科研的事业。对于军事科研,我是从责任到爱好再到追求的。我们那个年代,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最初分到军科,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工作需要。既然是工作,那就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组织把你分配到这儿了,你就要把工作干好,要尽自己的责任。工作做好了,就开始喜欢它了,就想作出更多的成绩来,创造出更高境界来,就成了一种追求。我有一种切身感受:只要你有能力,军事科研这个领域还是有很大的舞台。这个舞台你怎么去表演都是足够宽阔的。在这个舞台,只要你肯下功夫,而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态度,就会有成果的。所以,是37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我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满足。

记:这些年您有不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姚:在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是我从事世界军事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内容,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本身就是这些国际学术交流的内容。我的原则就是要利用每一个国际场合,表达中国的意见,显示中国的存在,对质疑中国的问题作出回应。一般在国际会议上我会积极要求发言和提问,记得有一次因为会议时间比较短,主持人要求每人只提一个问题,我站起来后说我只提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有三个部分,接着就一口气提完三个问题,引来了一片赞赏的笑声。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国际研讨班,主题是“中国的崛起”,五个演讲人每人发言15分钟,听众提问不得超过3分钟。我作为听众开始用极快的语速发表评论,主持人提醒我已经超时,但其他听众“听兴未尽”,要求主持人给我特殊政策。这样,我赢得了22分钟的优惠政策,大大超过所有的演讲人,有力地反击了“中国威胁论”,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国际学术交流场合,作为中国军人的代表,一定要有所作为,不能无所作为,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要为中国争来“话语权”,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在国外交流时,有时也会与一些重量级的人物面对面交流。记得有一次采访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我们谈到科索沃战争、世界范围的军事革命、中美军事关系等很多重要军事问题,也谈到中国的独生子女教育、美国民间组织扶持弱势青年的做法等与军事无关的问题。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不亢不卑,即保持着中国军人的尊严,又体现出中国军人的儒雅,赢得了他们的敬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