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文艺要深扎中华传统文化之根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繁荣发展军事文艺系列谈之六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笑伟责任编辑:菅琳
2015-11-13 03:17

除了从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军队作家艺术家还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从横向看,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法等多种哲学和宗教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习俗、知识、伦理等;从纵向看,中华传统文化历史绵长,先后形成了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南北朝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清代朴学等多种思想潮流,并在自我完善中与时俱进。中华文化典籍博大精深,既蕴含着崇仁爱、重民本等思想,也蕴含着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等传统美德,还蕴含着诸如“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理性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中和精神、“协和万邦”的和谐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精神、“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德精神、否极泰来的“重生精神”等等。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代表的处世哲学既洞悉了个体的生存之道,亦支撑着成就功业的进取精神。这些思想理念和精神资源内蕴深厚,特色鲜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有着永不褪色的经典魅力和恒常价值。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还可以为世界上不同国家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为人类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文以载道”,重视作品的思想道德意蕴是中华传统文学艺术的重要特征。军队作家艺术家,就是要坚定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气派、弘扬中国精神,以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传达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和价值理念,打牢中华儿女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在我国传统的军事文艺宝库中,军旅诗词具有重要的地位,至今仍绽放着超越时空的艺术光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激励着将士们奋不顾身,浴血杀敌,捍卫民族利益,保卫国家疆土。诸如“愿得此身长报国”“一寸赤心惟报国”的爱国情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崇高情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斗精神、“惟有烈士心,白刃不能夺”的忠贞气节、“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豪迈意志等,深深激发着军队的战斗精神,砥砺着官兵的品质意志,提升着部队的战斗力。军队作家艺术家,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尚武精神,将之转化为动人的故事感人的形象,以官兵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让这些思想和观念融入官兵的血脉,以锤炼战斗意志,熔铸品格情怀,为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提供丰厚有力的精神支撑。

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注意继承中的转化与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复兴。习主席深刻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中国文学艺术未来的发展也在于创新。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看,固守僵化、缺乏创新,是文化走向没落和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之所以不断发展,绵延几千年兴而不衰,就在于它具有强大的应变能力和对外来文化的吸纳整合能力。

守正出新才能历久弥新。军事文艺要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影响力和感召力;要拓新题材,全方位融入改革强军的火热生活,围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管理组训模式变革等现实生活的新变化拓展表现领域;要创新形式,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以官兵所喜闻乐见为追求,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精品;要创新风格,表现主旋律,不能形式化、口号化、标签化,要别具匠心、别出心裁、别具一格;要深化主题表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标准,将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强烈的时代气息融为一体;此外,还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作品,使军事文艺因借鉴而生动,因交流而多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