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壮大精诚团结抗战力量

一九三九年,周恩来皖南秘行背后的故事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高建国责任编辑:菅琳
2016-01-06 04:31
周恩来同志给新四军军部指战员作报告。

第二天,新四军军部为周恩来的莅临举行欢迎晚会,项英在会上向大家介绍周恩来和叶挺并致欢迎辞。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向新四军指战员致以亲切慰问,并发表了题为《新阶段的新关键》的演说。

周恩来精辟地分析了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形势,着重指出,经过一年半的战争,敌人速战速决的企图已被粉碎,困难日益增加,后方已显空虚,必将加强已占领地区的统治,用中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打中国。在敌人占领的地区争胜负,就是新阶段中的关键。周恩来强调,在民族斗争中,阶级斗争是以民族斗争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表现了两者的一致性。我们一定不要破坏统一战线,但又绝不可以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我党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那种“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不敢放手发展进步力量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周恩来号召:“举起新四军铁的拳头,使敌人再不能在长江两岸依靠中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自己的困难,使他不得不消耗他自己的资财力量,使敌人达到最大的困难,造成敌人在华中的失败。”

在皖南期间,周恩来听取了新四军领导人汇报和各支队负责人意见,与从前线归来的陈毅、粟裕、傅秋涛等深入交谈,召开了军部各部门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和研究江南敌后游击战争的环境、特点和与此相适应的战术原则,概括了开展新形势下游击战争“敌击我隐、敌分我袭、敌进我伏、敌围我散”的16字诀,嗣后,在6月6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举办的训练班上,作了透彻明晰的阐述。周恩来深入附近机关、部队驻地,面对面了解官兵训练、学习和生活情况,到离云岭10多里的中村,看望新四军教导总队(即抗大分校)的学员,接见了在教导总队工作的经济学家薛暮桥和夫人罗琼,并视察了新四军印刷厂。

周恩来非常喜欢生活在战士们中间,在云岭的日子里,他常利用散步的时间与战士们接触。一天傍晚,他走过一块草坪,一个小战士正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那里操练,看见周恩来走来,小战士忙收起枪,立正站好。周恩来饶有兴致地走过去,和蔼地问道:“你今年几岁了?”

小战士操着浓重的湘南口音,恭恭敬敬地回答:“报告首长,我今年15岁了!”

周恩来摸着小战士的肩膀说:“你怕还没有手中的小马枪高吧?”

小战士踮踮脚尖,腼腆地说:“首长,我可比小马枪高多了!”

周恩来拍拍小战士胖乎乎的脸蛋,又问:“为什么当新四军呀?”

“为了打鬼子!”

“那么,你知道是谁在领导抗战吗?”

“知道,当然知道啦!首长您昨天在我们班里不是说过,中国的西部有个延安,延安住着党中央和毛主席,共产党就是我们中国的指路明灯,明灯亮着,抗战的前途就光明!”

“答得好!答得好!”周恩来连连点头,愉快地拉起小战士的手,满含期望地说:“你现在是少年新四军,等你长成青年新四军时,鬼子就被我们赶跑了,将来建设新中国,还要靠你们。你要好好学习,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在战斗中不断锻炼成长!”

3月9日,周恩来在叶挺陪同下,骑着马,翻山越岭十几里,专程视察从苏南调回皖南的新四军1团,观看了部队缴获的日军文件、地图等战利品,并在全团班长以上干部骨干会上讲了话。中午,周恩来来到连队,和战士们一起就着野菜吃糙米饭。周恩来非常关心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当他看到新四军政治部编印的连队政治教材,竟以蒋介石的演讲为重要内容时,严肃地向政治部负责同志提出批评,要求立即予以纠正。周恩来还前往泾县、旌德、太平三县交界处的小河口新四军后方医院,看望和慰问住院伤病员,对医务人员的出色工作给予肯定和表扬。

在皖南期间,周恩来观看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演出的由陈白尘编剧的话剧《魔窟》,以及战地服务团自己创作的短剧《春耕曲》《母亲》。新四军战地创作组和副团长谢云晖、徐平羽(白丁)创作了一部话剧《圣诞节之夜》,再现了周恩来在惊心动魄的“西安事变”中力挽狂澜,通过和平解决事变推动国共两党共襄抗战大业的历史功绩,但因碍于国共关系未能演出。服务团女作家菡子将剧本抄写在稿纸上,用红绸带扎好送给周恩来。

有一天,周恩来专门会见了当地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等抗日团体的代表,并特意让军部伙房置办了几桌酒菜,请当地民众抗日团体负责人聚餐。当看到当地妇女抗日联合会主任不好意思吃菜时,周恩来和蔼地对大家说:“这是我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薪俸,请大家吃饭,慰劳大家对新四军的支援。让我们为军民团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干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