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壮大精诚团结抗战力量

一九三九年,周恩来皖南秘行背后的故事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高建国责任编辑:菅琳
2016-01-06 04:31

周恩来同志和叶挺军长(右)、项英副军长(左)合影。

周恩来视察新四军军部期间,叶挺向他汇报了新四军首长组织创作一首军歌以鼓舞士气和斗志的想法,得到赞许。

1939年3月中旬,新四军军部在云岭召开参谋工作会议,根据大家提议,叶挺、项英动员陈毅撰写新四军军歌歌词。3月30日,陈毅用新诗形式写出题为《十年》的军歌初稿,由叶挺、项英主持,组织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人进行集体讨论,斟酌推敲了一些词句,确定将三段歌词改为两段,由陈毅重新改写加工,定稿后交何士德谱曲。根据袁国平指示,6月号的《抗敌》杂志一并刊登了改定的军歌歌词和陈毅写的军歌歌词初稿《十年》,歌词署名集体创作,绛夫(陈毅)执笔。

周恩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一直工作到3月14日。次日清晨,在官兵依依不舍的目光中,他又乘竹筏沿青弋江踏上了赴浙江的旅途。

青山依依,碧水潺潺,周恩来与送行的叶挺并肩伫立在竹筏上,溯流而去,留下了深情瞩望的合影。周恩来与叶挺的心是相通的。在距当年汪伦踏歌为李白送行的桃花潭不远的青弋江上,叶挺为自己崇敬有加的周恩来送行,胸中澎湃的何尝不是深似千尺桃花潭水的汪伦之情!但在那一天,周恩来和叶挺两位在中国革命史上各自留下深刻印记的历史人物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此生此世最后一次晤面和倾心交流。

多少年后,人们拂去岁月的风尘,从周恩来、叶挺摄于青弋江上的那张历史照片领略那个不同寻常的瞬间,开始读懂——那叶修长的竹筏,载着的是一个正于初兴之时的党的意志,载着的是一个历史转折关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载着的是一个如日方升党的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伟大人格。

本文摘编自长篇纪实文学《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 (作家出版社出版)

(《解放军报》2016年01月06日 09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