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指挥能力建设要战斗力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印芳责任编辑:菅琳
2016-04-07 05:29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积极适应作战指挥体系和指挥方式的全方位、深层次变化,在谋划打仗、保障打仗、服务打仗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尽快形成顺畅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必须遵循信息时代战争制胜机理,紧跟作战指挥体制改革要求,着力推进以指挥编组、指挥方式、指挥流程、运行机制为重点的指挥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善谋打仗、能打胜仗的实际本领。

着眼合成精干灵活多能,编组作战指挥机构

指挥机构是作战指挥的载体,如何编组、怎样配置,影响作战指挥效益,关系作战成败。信息时代,战场空间扩大,持续时间缩短,力量多元,分散的布势、模糊的战场、流动的部队和频繁转换的作战样式,使得合成、精干、灵活、多能的指挥机构成为有效协调和控制作战行动的关键。必须按照“多能灵活、精干高效、离散配置”的要求,优化编组模式,规范要素编配,努力实现指挥机构由规模组合向效能融合转变。

合理确定指挥编组。现代条件下的作战指挥,利用指挥信息系统分布交互功能,指挥平台间实现了互为备份、互为替代,传统的作战时空观念得以改变。各级指挥所编组应充分发挥信息系统优势,研究确立“所+组”的模块化指挥机构编组模式,即建立基本指挥所和后方指挥所,并根据作战任务需要,编组若干机动指挥组或方向指挥组,实现指挥机构精干、灵活和高效。

按需编配指挥要素。指挥要素是信息流转的操盘手,确保信息按作战需求高效流动,必须按作战要求合理编配指挥要素。指挥机构编组应根据指挥任务和指挥职能,着眼上下贯通、系统联动,通常编配侦察情报、指挥控制、火力协调、作战保障等功能要素,实现指挥信息“不落地”流转。通常情况下,基本指挥所编组指挥、侦察、火力等要素;后方指挥所编组指挥、后勤、装备等要素;机动指挥组应采取预编与实编的方式实施指挥。

科学编配指挥席位。应按照指挥席位职责与指挥终端功能相一致的原则,合理编配指挥席位,实现由按岗定编向按席定编转变。根据指挥信息系统装备编配实际,各级指挥所应根据指挥任务、作业需求和装备保障能力,合理确定各指挥要素席位数量、职能和指挥协同关系,使席位功能最大化释放、指挥更加顺畅、协同更加灵活。

实施分布离散配置。现代战场,指挥机构是敌人寻找、打击的首要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相对固定集中的配置方法,按照作战指挥“精前台、强后台,小核心、大范围”的特点和要求,基于网络聚能实施分布离散配置,不仅各指挥机构实施远距离、大范围部署,同一指挥机构内各指挥要素,甚至指挥席位,也需实施无中心离散配置,以减小指挥机构的集中程度,降低敌侦察发现和集中毁伤概率,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着眼实时交互精确高效,创新作战指挥方式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是作战指挥方式变革的驱动力。指挥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发现即摧毁”的秒杀环境,指挥速度效益决定胜败的客观现实,要求必须把实时交互精确快捷作为指挥方式变革的方向创新发展。

异地分布交互指挥。信息化战场,作战空间的极度扩展,要求作战指挥必须突破传统指挥机构中心节点和上细下粗的制约,采取网络化组织方式,将分布在远程异地的各单元、各要素和武器系统网状连接,形成扁平网状指挥结构,实现“广阔战场、星点指挥”效能上的高度集中。异地分布交互指挥,前提是构建栅格化信息网,让大空间、广地域的信息在“一张网”内快速流动。

盯着态势实时指挥。现代条件下,高度发达的指挥信息系统,将多种指挥方式融合使用,打破了作战指挥的层级限制,使看着目标打、盯着态势打,成为指挥方式运用的主旋律。盯着态势实时指挥,关键是融合“一幅图”,即战场综合态势图。从战场情况看,主要应解决五个方面问题:一是融合什么,主要包括可直接侦察获取的战场空间目标信息及战场环境信息,以及对上引接的战略预警、联合海情、联合空情等多源信息。二是怎么融合,根据不同级别指挥机构对战场态势的不同需求,重点构建生成战役级、战术级和分队级态势图,满足部队各级作战指挥需求。三是由谁融合,就是指挥机构各要素按照职能分工展开,分别生成更新我情、敌情、火力配置、电磁以及战场环境和作战保障态势图,统一融合叠加后形成综合态势图。四是如何分发,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时间、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分发方式,如定制分发、响应分发、订购分发等等,实现由传统的任意分发向按需精确分发转变。五是怎么更新,就是态势图的更新速度与作战节奏相一致、与战场情况相适应,满足各级指挥员的作战指挥需求。

基于数据精确指挥。先敌决策、快敌决策、精确决策,把握指挥的主动权,是指挥活动的重要内容。现代条件下作战,战场信息瞬息万变,部队高速流动,作战样式频繁转换,特别是新质作战力量的大量运用,使精确指挥成为有效达成作战目的的必备选择。依托标准化的数据体系,快速查询作战数据,精确进行作战计算,实时评估作战效果,充分发挥数据的辅助决策功能,实现对作战力量的精准高效指挥控制。基于数据精确指挥,核心是把作战数据库建设好。一是构建体系,形成上下统一、标准规范、相互关联、动态可拓的指挥数据体系。二是充实内容,围绕各方向作战任务,充实完善人员编制、武器装备、物资器材、战场目标等基础数据,以及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样式等任务数据,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信息化战场信息“保鲜期”的缩短,还要求必须不断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更新,确保数据库信息丰满、鲜活。三是共享数据,按照提供数据服务、同步数据信息、交换数据资源等方法,按权限级别、分对象种类进行数据共享。

直达末端代码指挥。信息化战场战略战术融合,以及战术行动可以达成战役战略目的的特性,要求必须重视“一键直达式”指挥,即指挥员通过信息链路,将格式化的、规范化的指令信息快速隐蔽地传达到末端作战单元和武器平台,实现对部(分)队精准快速的指挥控制。直达末端代码指挥,重点是打通“四条链”。情报链,按照“大情报”的思路,构建集成各类侦察力量、适应作战任务需求的情报感知链,为遂行任务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和情报保障;指控链,以一体化指挥平台为“血脉”,整合部队各级指控系统,实现对上、对下的无缝链接;打击链,通过综合集成,将数据通信、定位导航、敌我识别、数据链等系统“嵌入”到武器装备中,使各作战单元和武器平台能够动态获取各类情报信息,实现全时侦测、精确定位、准确打击等功能;保障链,整合作战和后装保障资源,构建集指挥控制、远程监控、导航定位于一体的综合保障链路,实现综合保障的精确感知、精准控制和精细管理。

此外,未来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不可控因素大大增加,传统的以计划协同为主的指挥方式已难以适应作战需求。特别是当指挥机构被“瘫痪致盲”的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各作战单元的自主性,围绕作战目的和任务清单,按照既定的协同规则,实施灵活自主协同,确保有效达成作战目的。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加强专题研练,有效提高各级协同指挥和整体行动能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