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胆硬汉!解放军特种兵以一己之力"击杀"11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陈豪 王鑫 何兵 徐振 敖千桂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11-01 04:39

降魔尖兵

闫磊:某防化团防化侦察员,下士军衔,被评为优秀士官、岗位成才先进个人。

黑黢黢的脸庞,汗渍斑斑的作训服,长时间披挂防护器材在肩膀上的勒痕……连续5天5夜长途机动留下的这些明显痕迹,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闫磊,他正身处战场之上。

作业车的驾驶室里,他专注凝视前方,丝毫不敢大意,脸颊上的汗珠不住流淌。每当困意袭来,他就用力狠狠地在满是青紫淤青的大腿上拧一把,怕自己眼睛一合睡过去。

“咣!咣!”两声闷响。

“黄色烟云!是化学袭击!”他猛的一个激灵,顿时清醒了许多。

闫磊所乘坐的防化侦察车,是整个梯队防化学袭击流动观察哨。情况突至,还没等电台里传达命令,闫磊就与其他3名战友组成侦察组完成了一切出动准备。

经现场检测,是化学地雷爆炸,从而导致机动道路“毒”气肆虐,人处其中,随时都有被“吞吃”的可能。

“化学地雷?”这名下士不禁手心捏了一把汗。在演习中设置难度如此大、危险程度如此高的课目,他还是第一次遇到。如何快速完成作业,确保人员安全,让车队顺利通过染毒区,这是对他和战友们的一次严峻考验。

按照常规方法,他们应该依次对爆炸区周边土壤、植被等地物进行侦检,但这种做法速度慢,显然满足不了当前的作战需求。“我到染毒症候最明显的爆炸核心区侦检!”为了加快侦检速度,闫磊主动申请前出侦检。

身处毒区侦检是最危险的,谁心里都明白,但战场侦检快一秒,其他分队和战友的安全就会多一分保障。得到批准的闫磊顾不上身体的疼痛和染毒的危险,向化学地爆的核心区奔去。

取唧筒,折断侦毒管,抽气,顶破安瓶,快速进行颜色比对,第一个爆炸点很快侦检完毕。但要侦检的点位太多,他的作业进程还是显得滞后。“对于战场机动来说,大量人员和装备停滞于机动道路上,无疑就是敌火力打击的靶子,需要快一点,再快一点。”闫磊在心里默默地提醒自己。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广袤的草原在微风的吹拂下“波涛”依旧。

“分组侦检!”作为组长的闫磊果断做出决定:调整分工,将4个人小组再分成两组,从道路的两头方向相向作业,从而最大限度缩短侦检时间。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分组行动,每个人的担子更重、需要做的工作量更大,还意味着必须有一组要在毒气下风处作业。“我去!”闫磊再次主动站了出来。

“防化兵就是要有敢与毒魔共舞的勇气。”闫磊敢于涉险的自信,不仅来自于平日的刻苦钻研,还来自经验的积累,尤其是从失利中获取的教训。

两年前,在原济南军区组织的一次防化课目比武中,主考部门要求对实毒进行快速侦检,平时训练有素的闫磊面对这突如其来“真枪实弹”心里直发毛,一番手脚忙乱下来,最终观毒失误。从那次“走麦城”后,闫磊就不断加大自己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训练强度,实“毒”侦检过程中有意延长毒区作业时间,直至个人防护、昼夜间侦毒、侦察车操作等实侦技能能应付自如。

烈日照射下的朱日和草原热浪翻滚。防毒面具密封而不透气,汗水在脸上蜿蜒,像是一只只蚯蚓在爬……就这样,整个作业不到5分钟,染毒道路便侦检完毕,洗消顺利展开,被滞留的铁流再次滚滚向前。

心声

毒魔面前只有冲锋

▉闫 磊

毒区内,每一秒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每一次作业都要直面险情和挑战。军人的使命与担当让我坚信:毒魔面前,没有退缩,只有冲锋。

 

版式设计:方 汉

题图摄影:朱 嘉 黄韦纬 马 亮

稿件采写:陈 豪 王 鑫 何 兵 徐 振 敖千桂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