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褪色”到添彩,新媒体该如何讲好红色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刘瓅黎责任编辑:菅琳
2016-11-01 11:30

从“褪色”到添彩,怎么讲好红色故事

——新媒体传播红色经典之策略探析

■刘瓅黎

习主席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红色故事,正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我党我军历史上涌现出的能反映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事迹。在今天五光十色的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故事因其“红色”属性而显得极为特殊。只有利用新媒体合理对红色故事进行设置、引导和再传播,才能使红色故事好听、好看,才能让红色经典长盛不衰、历久弥新。

一、故事设置策略探析

传播学者麦库姆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信息传达活动就是通过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判断。讲述红色故事,尤其要“善于设置议题,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

真实性策略,把故事讲出亲近感

近年来,一些媒体为追求宣传效果,夸大红色故事情节,导致出现明显有悖常理的“雷文”“雷图”“雷剧”,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不一而足。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海量、传播迅速,这些破绽一旦曝光,就会被网友吐槽,进而“人人喊打”,形成网络效应。

英雄形象可敬可学,首先要有血有肉,要用合乎常理常识的数据和细节支撑故事情节。除了设置“泪点”,“萌点”“笑点”甚至弱点都可作为内容讲述的重要部分。中华网、东方网曾以《雷锋当年是个时尚青年 喜欢拍照写爱情小说》为题讲述雷锋的青年故事,吸引了大量网友跟帖点赞。雷锋的“潮男”形象与道德典范并无冲突,反而更易产生激励作用。

2016年9月,中国军网推出“‘我们的长征在路上’网络名人进军营”第二季。

共时性策略,把故事讲出时代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看,不同时代的媒体受众有不同的“期待视野”,这就要求故事的讲述者在故事议题设置中加入时代元素,赋予其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涵。一是打造时代英雄。新时代有新故事,新故事离不开新人物。改革开放至今,徐洪刚、丁晓兵、申亮亮、刘景泰等当代英雄不断涌现,将他们的故事与新闻热点事件呼应,使受众与故事人物共鸣共进。二是重塑年代英雄。这就要求故事讲述者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保持思想的敏锐度和开放性,老旧结合、推陈出新。老旧结合,指的是老题材结合新背景、老人物结合新典型,比如新华网推出的直播栏目《红色追寻——三个年轻人的长征路》、中国军网推出的“‘我们的长征在路上’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等。推陈出新,指的是挖掘符合红色故事中背景设定或人物特征的新故事,比如中国文明网策划的专题《寻找时代新雷锋 树立道德新榜样》、新华网推出的《今天,雷锋在哪里——寻找新时期的活雷锋》等。

独创性策略,把故事讲出新鲜感

有人认为,“三月来了讲雷锋”“十月来了说长征”,不过是“年年岁岁花类似,岁岁年年人相同”。同一话题讲述往往使受众接受信息重复轰炸导致审美疲劳,这就要做到:人无我有——设置故事时要眼光锐利、心思活络,善于发现新“卖点”;人有我优——故事基本要素相同,但如何讲得耳目一新、引人入胜,将时机、技巧、方法组合优化,仍大有文章可做;人优我变——从哪个角度讲、谁来讲、对谁讲、怎么讲,故事设置的每一点变化,都是一次新的表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