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岩魂陈列馆中的浮雕。
壹
许晓轩留下遗言:“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希望组织上经常注意整党整风,清除非无产阶级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贰
《论气节》一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陈然的革命观,在他看来,
一名共产党员“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从而做到“以身殉真理”。
叁
“每一个人,临死都是倔强的,没有求饶,国歌和口号一直不停地在枪声弹雨
中响着。牢狱,锻炼得每个同志——党员和非党员,成为坚强的战士。”
1992年,贵州省一家单位在搬迁时,发现一件标明为渣滓洞革命烈士遗物的包裹,包裹里有两封信和五块银圆。一封信上写道:“中国共产党万岁!亲爱的党和你永别了。谊军。”一块银圆上深深地刻着“最后一次党费 谊军”八个字。
贵阳市委把这份珍贵的文物移交给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纪念馆随即展开调查,但直到今天也未能查出是哪位烈士的遗物。
谊军是谁?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他做过哪些革命工作?我们无从得知。牺牲在重庆军统集中营的烈士,有很多人没有留下真实姓名,他们共同的名字是“红岩先烈”。
在重庆采访期间,小说《红岩》的内容一直在记者脑海中萦绕。在纪念馆里,看到红岩先烈的形象,从山城百姓的口中听到红岩先烈的话语,城市的每个角落几乎都留存着与红岩有关的记忆,但不要因此便以为今天的我们对那段历史和那些人物已足够了解。实际上,大量的细节仍需要不断地被重读、不断地被认识,由此才能真正将红岩故事牢牢记在心中。
以下几则故事真实讲述了红岩先烈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的事迹。
“我的意志,谁也动摇不了”
原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二处情报侦讯股股长张界在其交代材料中回忆了烈士刘国鋕拒绝家属营救的细节:有一次,徐远举(原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兼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处长)把刘国鋕的亲属带到白公馆和刘国鋕见面。徐远举对亲属说,只要刘国鋕把组织交出来就给他自由。到了白公馆,徐远举把刘国鋕的亲属安置在外面一个地方,然后将刘国鋕提了出来,让其和亲属直接谈话,并安排特务偷听。刘国鋕见到亲属后,清楚知道是徐远举的阴谋。看到特务准备好的所谓“退党声明”,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拒绝签字。
根据档案显示,刘国鋕的亲属曾多次试图营救他,但刘国鋕意志极其坚定。他对亲属说:“有党在,我等于没有死。如果我出卖组织,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无论如何,我是宁愿坐牢,宁愿枪毙,也绝对不会在这样的声明上签字的!”“我有我的信念、意志和决心,这是谁也动摇不了的!我在加入共产党时就宣誓自愿为我献身的事业牺牲自己,那不是说着玩的。你们不要再管我,也不要再来了。”
如今,刘国鋕所说的“有党在,我等于没有死”成为共产党员表现对党忠诚的一句名言,它被刻印在纪念馆的墙壁、展板上,向如织的参观者们传递着来自革命年代最铿锵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