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红军为何变得这样灵活机动?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奕辰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5-18 09:15

光彩神奇的浪花

■奕 辰

两岸青山一水出。赤水河位于贵州西北,是长江上游的支流,因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这里的每一朵浪花,都因见证过脱胎换骨般的转变,而在两岸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光彩神奇。

为什么这支红军变得这样灵活机动、不可捉摸?我想,蒋介石在1935年1月末至3月下旬这段时间,一定发出过这样的疑问。红军攻占遵义后,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进逼遵义地区,对红军形成重重包围之势。由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成立了负责全军军事行动新的“三人团”(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红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始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创造了“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神话:一渡赤水,摆脱被动; 二渡赤水,避实击虚;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四渡赤水,跳出合围。古今中外,有在不到两个月时间,从一条河上四次渡河作战的吗?没有。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这样的奇迹!二渡赤水的遵义战役中,红军将运动战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几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共歼敌20个团,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红军在赤水河、鲁班场、茅台镇等地留下的故事,成为永远的传奇,多少年后还在被世人传颂。在新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中,这样记述四渡赤水战役:“迈开铁脚板,忽东忽西,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使敌人感到扑朔迷离,疲于奔命”“这一胜利,是改换了中央军事领导之后取得的,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81年过去了,这一狭窄地域里作战地图上的箭头,总是让人联想到赤水河起起伏伏的浪花。索尔兹伯里说过,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独一无二的,而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我想,当年索尔兹伯里一路追寻到达赤水河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浪花有幸,见证了奇迹;首先看到的,一定是这里的浪花传承了光彩神奇的光芒。而“光彩神奇”这个词汇,被他捕捉到了,写进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