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千:一个弃笔从戎老党员的本色人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国平责任编辑:杨思晨
2017-06-19 22:30

本文作者张国平在病床前采访杨老。曹瑞

引子:2016年,农历丙申年十月一日,老红军杨德千在他百岁生日这一天,写下一篇百岁言志,虽寥寥数语,但字字句句都充满着对党的热爱、军队的情感……其中,一句话一直温暖着我。杨老写道:人是要老的,但不能怕老,即使生命得不到它的长度,那就要它的宽度和厚度,宽在完善,厚在成熟……

2017年6月17日下午两点40分,一个噩耗传来,101岁的老红军杨德千在陆军总医院病逝,震惊痛苦之余,笔者也为杨老一生学习践行传播党的理论点赞。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践行着党员的本色人生。

在不久前的一个周末,笔者还在陆军总医院的一间高干病房里,再次见到老红军杨德千,躺在病床上的杨老看上去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已是个百岁老人。

见老朋友来了,杨老笑呵呵地跟我打招呼,而我赶紧迎上去,扯着大嗓门说:杨老好,我给你送精神食粮来了。

杨老没有多说话,眼睛立马转移到我给他带来的《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读本》和杨老所在的北京军区善后办编印的理论学习资料等。

杨老大概浏览了一遍后,慢慢地摘下了那副老花镜,幽默地说:老张,谢谢你呀!

一句老张把我叫老了,而把他变年轻了。杨老就是这么一个幽默、豁达、性格开朗直率的老人。

其实,杨老的这种阳光心态能一直保持下来,和他坚持常年学习党的理论密不可分。他知道自己的生理生命无法延续,而政治生命却能通过学习来延伸它的长度、厚度和宽度。

只要和杨老一聊,他准说打仗的故事。于是,我就从他打仗的事写起。

革命战争年代的一个秋日傍晚,一支红色队伍来到山西。杨家老四杨德千弃笔从戎,参加了这支抗日队伍。

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行军打仗几乎天天有,用提着脑袋过日子来形容战事频繁,一点都不为过。

杨德千在担任八路军决死二纵队四团三连指导员时,参加了破袭同蒲铁路,阻碍日军增兵。这一仗,三连大获全胜。返回部队后,他发现后方留守的连队司务长任凡,发展了20多名老百姓当游击队员,还将连队的军服,留守的枪支、弹药发给他们训练使用。

对这件事,杨德千和连队许多人都认为司务长违反了纪律,要求给司务长处分,并把处理意见上报给了纵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纵队司令员韩均听说此事后,不仅没同意给司务长处分,还要提出表扬,说司务长的做法符合中央“积极扩大革命武装”的新思想。

当时,这件事对杨德千触动很大,也让他感受很深: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就把握不住革命的方向。

于是,从那时起,杨德千就经常学习党的理论。一本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他点着油灯一字一句抄写了一遍,越学心里越亮堂。

在那个年代,杨德千算是个文化人了,不管战事多么频繁、残酷,杨德千都不忘学习理论,还向战士们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连队的干部战士都觉得跟着他这个文化人行军打仗,很带劲。

那时候,杨德千是出了名爱学习的“红小鬼”,他还被晋西游击队授予“模范党员”称号。

杨德千命大,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竟毫发未损。参加革命40多年,直到退休后,他才有空闲回到他儿时居住的小院看望父母,享受温馨和谐的农家小院美好生活。

说真的,从走出自己家门的那天起,杨德千就没想着能活着回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