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千:一个弃笔从戎老党员的本色人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国平责任编辑:杨思晨
2017-06-19 22:30

杨德千给小学生讲革命传统。赵鹏

原来,杨老所在家乡的一家公司开业剪彩,想打着他老八路这块牌子为公司制造影响,牟取利益,杨老听说后,把公司派来接他的人批评教育了一顿,还把送来的红包退了回去。

类似这样的事,杨老都果断地拒绝了,用他赚钱造影响的事坚决不干,而请他讲传统做报告的事来者不拒。

他常讲:作为一个老同志,功劳资本摆不得,吃喝玩乐沾不得,个人恩怨记不得。这成为杨德千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的终生追求。

杨老对个人要求严是出了名的,小气也是出了名的。他从来舍不得买件高档衣服穿穿,身上穿的衣服,破了自己用缝纫机补好,一年四季都是穿着打有补丁的绿军装。

生活上杨老也从来不讲究,一日三餐,吃不完的剩菜剩饭也舍不得倒掉,热一热就能凑合一顿。

可是,在资助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孩子上学的事情上,他又是出了名的大气,几乎倾其所有。

樊旭芳就是杨老资助的贫困学生之一。小樊家在山西兴县孟家坪镇山头村,这个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许多孩子都因贫穷上不起学。

那年春天,杨老开始用自己的退休金资助孩子们上学,并建立长期资助关系,按照小学生每人每年300元,中学生每人每年500元,大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定期为他们汇款写信,直到大学毕业。

小樊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杨老资助的孩子。如今,樊旭芳大学毕业后,回村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官,并用知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用她的话说,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杨老,回报社会。

善心终归能得到回报。自1992年以来,杨德千用自己的35万元退休金,资助了36名贫困学生,8人考上了大学。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向灾区捐赠“特殊党费”。

杨老不是为了出名,是为了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点事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就是一个老红军老党员杨德千的本色人生。

几个细节让我这个做晚辈的也自叹不如。90多岁还能自己用缝纫机缝补衣服,纳鞋垫;还能用毛笔书写党的创新理论;还能每天坚持学习5个小时以上……

这也许就是杨老延续生命的秘诀所在。没有人,也没有任何理由能阻止他学习理论的步伐。

疼痛,无论如何都让一个百岁老人扛不住,即便这样,躺在病床上的杨老仍然做出一个决定,将自己的全部积蓄50多万元拿出来,在山西老家的宅基地上建一座红色基因楼,让子孙后代把红色基因永远传承下去。

如今,老人的这个愿望已经变成了现实。一座红色基因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却了杨老一生的夙愿,他也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共产党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