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兰亲爱的”,左权将军信中这样称呼爱妻

来源:新华社作者:梅常伟 王楠楠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7-19 08:40

深情一曲赤子歌

——左权将军和他的13封家书

左权同志(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父亲牺牲的时候,我还不到两岁,哪里会有印象呢?”

首都北京一家社会福利院内,今年77岁的左太北坐在轮椅上,面前的小桌板上摆着七八本关于父亲的书,其中有两本是她自己主编的,一本是《我的父亲左权》,另一本是《左权家书》。

捧读那些泛黄的纸张,左权将军留下的一个个字词、一个个标点宛若音符,交汇成一曲深情的赤子之歌,真实呈现出他作为军人、儿子、丈夫、父亲的丰富形象……

报国志坚

一封写于1937年9月18日的信,是左权回给叔父左铭三的。

彼时,卢沟桥事变刚刚过去两个多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后陆续奔赴抗日前线。

由于战事不断,左权一连几个月都“在外东跑西跑”,直到叔父的信寄出后将近四个月才收到。而从回信的内容看,这是左权10多年的时间里第一次得到家乡亲人的消息——他的大哥左育林因为得了肺病,已经在1933年去世了。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左权“悲痛万分”,也让他感到深深的自责与不安。

早在1930年,左权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回国后,曾给家里写过一封信,告诉家人自己虽然回国“却恐十年不能回家”,“老母赡养,托于长兄”,他自己“将全力贡献革命”。

如今,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了,一家老小还能指望谁呢?

忠孝不能两全,左权内心深处撕扯着、煎熬着,但同时清醒着、坚定着。他恳请叔父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他愿以“成功的事业”,报叔父与母亲对自己的恩情,报大哥对自己的培养。

随后,时隔3个月,抗战形势急变,华北、淞沪抗战均遭失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左权在行军和战事间隙,又给母亲写了一封信。

信末,左权写道:“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左权不知,远在湖南的母亲看到这些文字,心中该是何等欣慰,又是何等心疼……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