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士李维波回忆——

我将敌机击落在中国境内

来源:辽宁日报作者:王敏娜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7-25 15:13

人物档案

李维波

1932年生于辽宁省绥中县,1949年9月从东北军政大学入伍,1950年11月,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兵第501团。1980年任空军高射炮兵第六师副参谋长。

马世勋

1932年12月生于辽宁省新民市,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一直在志愿军后勤一分部四大站做统计工作,直至1956年10月回国,后转业到地方。

我在山沟里

给前线调拨物资

“抗美援朝是我军首次走出国门作战,一切装备、物资全部由国内供应。”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说,抗美援朝期间,我军在朝鲜战场兵力最多时达130万人,百万大军的供给对后勤保障工作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

马世勋就是志愿军后勤部队的一员。因为学过会计和统计,他在入朝后被编入志愿军后勤一分部四大站,负责军需物资货运统计工作和物资前运后转调拨。

马世勋告诉记者,他当时的工作地点在朝鲜江东郡的山沟里,因为白天敌机经常来轰炸,所以调配物资只能在夜里进行。

“单位给我们每个人配了一个手电筒,但不能轻易使用,任何一点光亮都会引来敌机的轰炸。”马世勋说,后来他找到了既能顺利安排运输,又能保障物资安全的办法,就是用大衣或雨衣把头盖上,再把手电筒的前盖拧下来,只用灯泡的微光来照明。

白天的时候,马世勋也忙个不停,他和战友们一起堆放、清点物资,进行伪装,以防敌机轰炸。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又开始做账、汇报库存,以便物资的快速调拨。即使敌机来袭击时,他也得守着办公室电话,唯恐漏掉出库转运任务。

由于长期夜以继日地忙碌,马世勋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结核、胃病和关节炎,但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直至1956年才回国。(记者/王敏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