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6月复办的琼崖抗日公学旧址。
“一!二!三!四!” 每天天蒙蒙亮,当起床号声一响,十几分钟内,一群斗志昂扬的年轻人便迅速跑到操场集合开始早操,“嚓嚓嚓”的脚步声坚定而有力量,时而还伴着豪迈的歌声,让山脚下的日寇心悸不安。
这是77年前,每天清晨在琼崖抗日公学的操场上都能见到的一幕。那一年,琼崖抗日公学在澄迈美合抗日根据地宣告成立,来自琼崖各地的革命青年抱着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共同志愿,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所革命的大熔炉里,争做救国救民的先锋者。
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邢诒孔认为,琼崖抗日公学是一所“抗大式”的学校,为琼崖地区培养了一批骨干,对抗日战争的深入以至日后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少同志从公学毕业后,奔赴各个岗位,成为各方面的骨干。其中一些人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对琼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以“抗大”教育方针确立办学方向
从“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便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东北三省,继而兴师南下。1939年2月10日凌晨,数千名日军在位于海口西北角的原琼山县天尾港强行登陆,开始了对海南岛长达6年的统治和掠夺。
琼崖抗日公学就在弥漫的战火中诞生。
1940年,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开展,中共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深感革命干部力量不足,亟需培养一批军事骨干和地方干部指导各地抗战工作。
在美合抗日根据地建设初具规模后,琼崖特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办大规模干部学校”的指示,培养一批党政军干部,以满足长期抗战需要。在继续办好随营军政训练班和开办党校的同时,1940年7月,以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为楷模,在美合抗日根据地创办了琼崖抗日公学。
据琼崖抗日公学学员刘英豪回忆,1940年刚读完小学的他,为响应地方党组织号召,报名投考琼崖抗日公学。经过严格的口试、笔试和体检合格后,被录取进琼崖抗日公学,入校后,被分配到初级甲班。
琼崖抗日公学政治辅导员罗文洪对开学当天的情景也记忆犹新:1940年7月,海南岛酷热难耐,他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来到琼崖抗日公学门口,只见迎面有个用竹排和木杆搭成的大牌楼,上方端端正正地写着“琼崖抗日公学”几个大字,大门两旁是竹篾编成的“墙”,上面写着毛泽东主席为“抗大”题的八字校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这八个字确定了“抗大式”的教育方针和校风,也像指路明灯,照亮了琼崖抗日公学办学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