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投笔从戎之路:立志武学堂 投考陆军小学

来源:人民政协报责任编辑:胡雪珂
2017-11-15 09:24

资料图:张治中

张治中将军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早年的张治中家境寒微、未逢机遇,难以施展才能。但他没有放弃,一面做各种工作糊口,一面坚持勤学苦读,度过了十年寒窗,终于迎来了人生转机。

立志武学堂

1905年,考秀才落榜的张治中,很想进入学堂读书,但高昂的学费,将这个穷家孩子阻挡在了门外。

为了谋出路,他不得不继续走科举之路,可科举又废除了。当时文学堂学费高昂,上不起,武学堂却是提供食宿的,所需费用很低,于是,张治中去扬州投奔当哨官的表叔,因为听说那里要办一所随营学堂。等了很久,武学堂开办遥遥无期,张治中只得回到丰乐河镇。

离开前,哨官表叔将他这一段时间在当地的生活费,以及给他回家的盘缠等,加在一起是13元,让张治中打了一张欠条留下。第二年,哨官表叔派人持张治中留下的欠条,向张治中的父亲张桂徵讨要了这13元。

学徒生涯

为减轻家庭负担,张治中被父母介绍到丰乐河镇上的吕德盛号当学徒。

在吕德盛号的日子里,张治中唯一的安慰就是看书,其中最喜爱的是“纲鉴”类书籍。当时,在丰乐河镇这样的乡村集镇,是看不到报纸的。但吕德盛号的货源覆盖面较为广阔,如此,每次有货进来,包装货物的报纸,就成为张治中了解外面情况的一个重要渠道。

有一天,从江城芜湖进来一批货,张治中像往常一样拆货分类,并收集包货的报纸。突然,他的眼睛一亮,看到一张《申报》,上面有一行醒目的标题“安徽陆军小学招生”。恰在这时,张治中的一个在省城安庆测绘学堂当学生区队长的远房亲戚,从安庆放暑假回来。张治中遂向老板请假,前去探望他,向他讲述自己的想法。这个亲戚答应在陆军小学招考前通知他,并在录取时提供帮助。

张治中回到家里,将这些情况向父亲一一作了说明,并向父亲陈述了自己向往读书求得出路的思想。但对儿子突然放弃学做生意本已不满,还要钱去省城考学读书,去追寻那没有一点影子的大前途,这个劳苦一辈子的篾匠,给予了否定。

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也逐渐改变了意见,不再反对张治中外出求学了。为了给儿子筹集去省城的盘缠,拿出了所有积蓄,又东挪西借,凑了24元钱,郑重交到儿子手上,让他去省城投考陆军小学。临行前,母亲拉着张治中的手,送出很远。

投考陆军小学

17岁的张治中和4个投靠的私塾同学一起从丰乐河镇出发,步行向省会进发。360里,5个人走了六七天,终于到达。几个人找了一家便宜的小旅馆住下,就去陆军小学参观,并打听招考的有关情况。经过多方询问,他们总算将相关情况弄清楚了。陆军小学的招考名额是分配到各县的,大县2个名额,小县1个。张治中所属的巢县属于小县,只有1个名额,竞争很激烈。

考试正式开始了。第一关是体格检查,由于经常参加劳动,张治中的体格不错,顺利通过了。第二关是笔试,考国文,写一篇文章,题目是《战阵无勇非孝也》。

但张治中又一次落榜。再次落榜的张治中拒绝了落榜同学一起回乡的劝告,决定在外寻找出路。因为住不起旅馆,落榜后张治中随两个落榜同乡住进了唐公馆。唐公馆的主人是安庆新军督练公所的总办,人称唐军门,是张治中这两个唐姓同学的本家。唐军门请了一个河北的庞先生,教他的二儿子读书。庞先生见张治中是个有出息有前途的青年,对他礼遇有加,让张治中陪唐二少爷读书,平时常和他聊天,开导他让他在安庆等待机遇。

一天,唐军门的哥哥唐秀才来唐公馆,看到张治中就是一愣,问了缘由后,厉声斥责说:“你是什么人?他是少爷,你这个穷小子配和他一起住在这个公馆里吗?”

夜半,张治中决定离开安庆,再寻出路。庞先生知道张治中身无分文,遂将一串钱给张治中作盘缠、一件旧布大褂送给张治中御寒,与张治中洒泪分别。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