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从毛泽东诗词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汪建新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12-26 09:33

从“管却自家身与心”到“拒腐蚀、永不沾”

——从注重修身变成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这是品格的维度。毛泽东诗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精神和伟岸人格。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品格。

毛泽东的崇高品质内容丰富,这里提示几个要点。

第一,深厚的爱国情怀。

毛泽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维护尊严、追求独立、寻求解放、谋求幸福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为江海客”。《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以山为题,《浪淘沙·北戴河》《七绝·观潮》等专门写水,含有山水的诗句不计其数。他笔下的山,仪态万千、瑰伟雄奇;他笔下的水,神奇曼妙、变幻无穷。“江山如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把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深沉的忧患意识。

中国革命前途光明,道路曲折。1927年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中国大地一片白色恐怖,毛泽东吟成苍凉沉郁的《菩萨蛮·黄鹤楼》。诗中的“茫茫”“沉沉”“苍苍” 笔调压抑,毛泽东内心也不免充满忧虑和苦闷,表达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的苍凉心情。

1934年夏天,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受挫,毛泽东写下《清平乐·会昌》,他解释“踏遍青山人未老”一句时说:“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1935年2月写的《忆秦娥·娄山关》是长征途中的第一首作品,遵义会议扭转了毛泽东的人生境遇,但红军依然处于险境,这首作品显得极其苍凉凝重,因为他深知“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第三,勇敢的责任担当。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了《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写道:“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山,犹如长剑刺破青天,自身完好无损。一旦天塌下来,山会一柱擎天。山,俨然就是共产党人的人格化身,所向披靡。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国家出现危亡,人民出现危难时,共产党人总是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栋梁,是人民的靠山。

第四,顽强的奋斗精神。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写道:“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他少年时代豪气冲天,青年时代踌躇满志,壮年时期执着豪迈,晚年时期壮心不已。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写了《七律·冬云》,“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已经69岁高龄的毛泽东依然是激情澎湃、斗志昂扬。

第五,积极的乐观心态。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倒海翻江卷巨澜”“要将宇宙看稊米”“乌蒙磅礴走泥丸”,面对种种困难,毛泽东傲视万物,藐视敌人。“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各种挑战,毛泽东气定神闲、从容不迫。“要向潇湘直进”“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不到长城非好汉”,面对崇高理想,毛泽东矢志不渝,百折不挠。

第六,崇高的大同理想。

毛泽东放眼全球,胸怀天下。《念奴娇·昆仑》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毛泽东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

毛泽东抽剑把昆仑山劈成三截,原稿为“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毛泽东说:“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他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日本人民区分开来,胸襟何其宽广博大!

1963年8月1日,毛泽东兴致勃勃地题写了《杂言诗·八连颂》,高度赞扬身居繁华都市,始终不忘初心、保持优良传统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

毛泽东的崇高思想在《杂言诗·八连颂》当中体现得最直接、最全面、最生动。这首诗对人民军队在和平年代如何继续保持革命本色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全体共产党员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只有做到不忘初心、永不变色、牢记使命、一心为民,才能使我们党永葆青春,战无不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